.

重庆火锅,火锅界的慢性子与暴脾气

前几天,编辑部的大V哥去探了一家火锅店,把没吃完的肉打包后带来公司。当我们满心欢喜分享完这份快乐,每个人都拥有了烈焰红唇——太辣了,无与伦比的辣。

辣的原因,一方面是这家火锅店叫做九宫琼林重庆老火锅,另一方面是因为大V哥第二天才拿到公司。毕竟,重庆的火锅隔夜吃,哪个遭得住?

辣归辣,好吃是真的好吃。成都人对重庆火锅总有一种眷恋,觉得它香、辣、爽。去重庆打卡吃火锅的成都人更是络绎不绝。

这些年,渝中区醇厚的牛油味丝丝缕缕缠绕在蓉城的每一个傍晚。

重庆火锅在成都开得如火如荼,将山城的味道还原到成都,无疑是成都火锅市场上的重要趋势。

━━━━━━━━━━━━━

她将山城火锅原模原样搬到磨子桥

王小蚝的小二孃很实诚,她开的店也很实诚,总结起来就5个字:极致性价比。比如王小蚝,又比如九宫琼林重庆老火锅,地道山城味,人均六十五。

开这家火锅的原因很简单,小二孃的远房表哥是重庆人,一个典型的重庆“街娃”,一身纹身,年轻时不知道在重庆哪个地方拜了师傅,学到一手正宗的火锅底料炒制技术。

小二孃以前吃火锅,都是重庆表哥给她炒料,直接寄来成都。

久而久之,她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尝试一个新项目,拉上自己的表哥把山城火锅的味道原模原样地搬来成都?

选址在磨子桥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只有这个铺面在转让,附近的居民楼很多,社区店不愁没有生意做。

将重庆火锅搬来成都,说容易,也不容易。

容易的是环境装修。朝天门、磁器口、洪崖洞······这些重庆元素往店里一放,配上几张粗犷的硬木桌,几句“楞个回事”的标语,浓郁的山城风打造出了九宫琼林的差异性。

开店之初,小二孃和她哥还因为喝啤酒该用碗还是杯子争执了一番,成渝两地对生活方式的不同理解在这种小细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最后到底用的是杯子还是碗,建议大家自己去店里寻找答案。

不容易的是底料。重庆的火锅底料98%都是手工炒制,现场打料,而在成都,方便快捷、酣畅淋漓地吃一顿火锅是大流。

要保证顾客到店后快速就餐,炒料的那个人一定要晚上提前把底料炒好,白天还要一桌桌给客人打料。

专业的打料非常讲究。

哪桌客人里有小孩或者老人,吃不得辣,要多加些醪糟;哪桌客人专门为了吃重庆火锅的重口味,辣椒花椒就得狠狠放,每桌客人的底料都是专属定做。想领略原滋原味的山城味道,油碟要吃原汤碟而不是香油碟。

坚持手工炒料、现场打料和调制味型是正宗重庆火锅的绝对保障。

“我哥说他每天都忙得腰酸背痛腿抽筋,恼火得很,但是又喜欢做这个事情。他从小就爱做手工活,洗完的车干净得可以用舌头去舔。”小二孃笑得灿烂又无奈。

正因为每一锅底料都不同,所以至少在底料上,厨房很难形成一板一眼的标准化流程。

在其他人看来,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多培养几个炒料师傅就能保证出品,但九宫琼林的痛点在于真正懂得炒制重庆火锅底料的师傅很难找,也很难培养,没有几年的功夫难以修炼到家,更重要的是还要对这门手艺非常热爱。

这也是小二孃不打算开分店的原因,至少现阶段如此。

━━━━━━━━━━━━━

海鲜,火锅底料的试纸

底料是正宗山城味道,在菜品上,九宫琼林大胆地引进了海鲜:鲜活的蛏子皇、大头虾、基围虾、鲍鱼、蟹。

小二孃的王小蚝本来就是做海鲜生意,九宫琼林的海鲜供应链自然没有问题。

对这些虾蟹而言,除了爆炒、清蒸和烧烤,等待它们的还有重庆的八角、花椒和牛油。当鲜味与香辣结合在一起,舌尖上的欲望烧成燎原大火,海鲜被山城的厚重磅礴赋予了独特味道。

其实,对于开火锅店的人而言,引进海鲜确实是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懂火锅的人都知道,在火锅里煮藕片,捞起来一看,藕片发黑,说明这锅底料的质量可能不是很好。海鲜则是“加强版藕片”,它是一锅底料质量好坏最直接的“试纸”。

如果锅底不好,海鲜煮进去就会发咸、发黑,还会发苦,一口咬下是一股子水味儿和腥味儿。如果锅底正常,那鲜美的滋味绝对让人心满意足,回味无穷。

所以,九宫琼林的锅底到底好不好,海鲜可以证明一切。

除了海鲜,在九宫琼林一定要吃的就是他们的“重庆老八样”。

一份元的套餐里包含了山城人民最喜欢吃的8样菜:毛肚、鸭肠、郡花、老肉片、黄喉、鸭血、小葱和豆芽。

这几样菜,蓉城人民也喜欢,要不然说川渝一家亲呢?但是拿老肉片来说,就是和成都的不一样,厚度、大小、口感统统透着山城的泼辣豪爽。肥肠也是大碗装,豪不扭捏小气。

小吃推荐他家的“牛舌头”,油炸出的空心面食,吃的时候还要将芝麻糖装进去。

对了,编辑部想了想,还是告诉大家吧,他家喝啤酒用的是杯子,成都人赢了。

━━━━━━━━━━━━━

火锅界的慢性子,暴脾气

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就像江湖门派中的两个不同派系。

成都火锅的底料一般呈块状。

块状底料讲究把辣椒和花椒的麻辣从一开始就激发到极致。煮沸后,第一口的味道最鲜美、最丰富,让人欲罢不能,煮到最后,肉和菜吸干净了锅里的味道,会越吃越咸,微微有些苦涩。

重庆火锅则呈沙粒状,是散的。

炒料的大师傅会根据每个季节不同香料的生长程度,思考应该炒成什么火候。他们一般会在炒制时刻意保留一部分香料的底味,所以在煮开锅的第一口吃不到最好的味道,到最后,香料的味道被逐渐煮出,会让人越吃越香、越吃越浓,没有苦味。

两种派别,优劣各不同。

成都火锅适合酣畅淋漓地大吃大喝,重庆火锅适合慢悠悠地吃上两个小时。

所以重庆火锅是火锅界的慢性子,非要你悠哉悠哉两个小时才能品尝出辣的真意。

慢性子的同时,它也是暴脾气。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编辑部全员的“烈焰红唇”,隔夜的重庆火锅确实辣到跳脚。

小二孃曾告诉我,一开始她哥觉得成都人民吃不得辣,于是炒料时辣椒放得少,结果有客人反应说诶这个重庆火锅咋个不辣喃?

她哥说:“好,那我就开始下手了哈。”

由此可见,编辑部吃到的,应该是她哥下手后的结果,确实是山城的暴脾气,没得商量。

4月底开业的九宫琼林已经是磨子桥周边餐饮的新秀,透明的落地窗里一桌桌食客证明了重庆火锅对成都人的吸引力。

一家悄无声息开起来的新店引进了铁质九宫格的魅力,源自山城的独特味道将周边社区的家庭用户们聚在一起。

朋友聚会、情侣约会、家人聚餐······一桌火锅烫的不是肉和菜,是浓浓的感情和真心。

对我们而言,九宫琼林也不只是一家重庆火锅,它更是成渝两地在味觉上的纽带和默契。

━━━━━━━━━━━━━

想吃重庆火锅,不用专门去重庆

聊王小蚝时,小二孃说她想把更多的平价海鲜引入成都的烧烤市场,而聊到九宫琼林,她更加豪迈。

“我们这家火锅店没得啥子噱头,就是重庆锅底,新鲜菜品,让大家以后想吃重庆火锅时,不用专门去重庆。”

从九宫琼林身上,编辑部对火锅的认知有了新的定义。“只要锅底好,不拘于菜品,烫什么都好吃。”

我们还发现了成都人对重庆的别样感情。

以前老听说川渝一家亲,成渝世代仇。小二孃和重庆表哥会就喝酒用瓷碗还是杯子争得面红耳赤,跟我们大声吐槽她和哥哥互相难以理解,彼此不能get到对方的点,但她说到重庆火锅,说到哥哥的炒料技术,永远是嘴馋和敬佩。

这些年来,重庆火锅在成都火锅市场上的兴起绝非空穴来风。我们和山城的默契体现在火锅中,体现在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性格里,还体现在成都东站和重庆北站的车票上。

成都人对重庆火锅的眷恋,是对火锅底料、不同地域特色的追求,也是对重庆这座城市的强烈感情。

毕竟,对胃,才能对味。

我们敬佩小二孃这样的餐饮人,也敬佩她的重庆表哥。他将山城的美好倾注在一锅锅底料里,让成渝更对味,更走心。

总编

豆沙

撰文

雅典辣

设计

果子

摄影

龟龟

本文所有素材均为有点编辑部原创出品

如需引用请后台私信获取许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