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火锅从残羹剩饭变为流行佳肴,一段励志

火锅古称“古董羹”(食物下入沸水发出“咕咚”之意),以锅或鼎为器皿,沸水或汤为底料,然后加入各类食材涮煮食之,是一种中国的独创食物。据考证,火锅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已有年历史,但起源地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大部分说法是泸州)。

火锅经过了近两千年的发展,早已演变出了各种类型,从北方的羊肉火锅、东南沿海一带的海鲜火锅到云南的菌子火锅,口味之多。而在众多口味的火锅中,小A君家乡重庆的麻辣火锅绝对是时下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一种,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股来自西部神秘力量的麻辣火锅,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残羹剩饭变为流行佳肴的吧!

残羹剩饭

重庆火锅一开始并不是什么能登得上大雅之堂的食物,在明末清初那会重庆火锅只在码头纤夫、水手这种底层劳动人民中盛行,而且食材全是屠宰场废弃的皮、骨、内脏一类的东西,其中牛肚、黄喉就是最常见的食材。

化腐朽为美食

重庆人喜欢用内脏一类的废弃食材涮煮火锅,在以前只是因为穷为了填饱肚子,而如今人们吃这些就是为了享受它们所带来的口感。毛肚黄喉的脆、鸭肠血旺的滑,都是其他食材所给不了的极致味觉体验,所以说废物利用也是重庆火锅的一大特色。

口味的演变

重庆火锅的口味以麻辣著称,但是最初的底料其实只是卤汁并非辣椒。只是后来长期在水上劳作的纤夫和水手发现,用辣椒等辛辣之物做底料不仅口感更好还能祛除身上的湿气,随后麻辣口味很快就在沿江一代的城市流行开来,至于鸳鸯锅也是为了适应大众口味后面才改进出来的。

热闹的九宫格

九宫格这个东西是重庆火锅中独特的文化符号,很多外地小伙伴(甚至很多本地人)都觉得九宫格是用来方便煮菜的,但其实它代表的是一种聚餐方式。以前底层劳动人民生活朴素节俭,两三个人吃一锅火锅都觉得很浪费,而九宫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一口锅能多个人吃,自己涮自己的格子不仅节约还热闹,对于本身就喜欢“闹腾”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聚餐方式自然就喜闻乐见了。

一口麻辣鲜香的重庆火锅不仅价格实惠、食材丰富、口感特殊,里面还蕴含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如此丰富元素融合在一起就成为了重庆火锅成功的关键所在。况且一道能吃出人情味的美食,不也是以“民以食为天”的华夏民族所追求的东西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