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水走中国重庆火锅PK成都火锅一

近水/文图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火锅的?据说在东汉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火锅,火锅的古称为“古董羹”,是因食物投进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问刘十九》诗里这样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宋人吃火锅的情景。在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十分常见,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食谱中就有对火锅吃法的介绍。清人严融诗句“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也形象地刻画了众人围炉吃火锅的场景。元代时,火锅从中原流传到蒙古一代,用来煮食牛羊肉。到了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其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据说乾隆爷吃火锅成癖,他在游江南的时候都要带上火锅。他曾经在宫中大摆火锅宴,用火锅多个,应邀者达余人,成为一次火锅盛宴载入史册。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火锅也花色纷呈、百锅百味。有食而不腻的广东海鲜火锅;有清香爽神的苏杭火锅;有鲜嫩香辣的云南滇味火锅;有“狗肉滚一滚神仙站不稳”美誉的湘西狗肉火锅……还有杭州的三鲜火锅、湖北的野味火锅、东北的白肉火锅、香港的牛肉火锅、上海的什锦火锅、成都火锅、重庆火锅等等。 

 中华火锅可以说是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四川火锅和重庆火锅最受广大食客的推崇,他是这个家族里最不安分的孩子,不仅走遍川渝、走遍中国,甚至走遍地球上每一个有华人的角落。那麻辣鲜香的味道打动无数的食客,因而川渝火锅被誉为百锅之首。 

 川渝火锅的出现较晚,大约是在清道光年间。在长江之滨的酒城泸州有一个叫小米滩的渡口,是船工们跑船经常住宿、吃饭的地方,江风寒冷,船工们为了喝酒时不让菜凉,就找来一个瓦罐,罐内盛水,水里加辣椒、花椒、油盐姜葱等调味,水烧开了就把肉菜等丢进去,一边煮一边吃。这种吃法既能驱寒又能烧菜做饭的吃法妙不可言,一传十,十传百,就在船工中传开了。   

这种吃法很快传到了重庆。重庆在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起泸州可是要大多了。这种吃法传到重庆后,重庆的船工做了改革,他们跑到杀牛场捡回一些被人丢掉的牛内脏拿到长江里洗干净,切成细长的小块,放在火锅里和船工们一起吃,直吃得大家交口称赞,这应该就是最早的牛杂火锅。   

聪明的重庆人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商机,他们用担子担两个箩筐,一头放牛杂、青菜,一头放泥炉子,炉子上放分了格子的大“洋铁盆”,盆内沸腾着麻辣鲜香的卤汁,每天在桥头江边、街头巷尾叫卖,那些船工、搬运工等懒得做饭就认定一个格子,边烫边吃,既驱寒解饿又经济实惠,每天吃得不亦乐乎,围着担子吃火锅的人越来越多。

(近水,名杨评号近水,安徽颍上人,曾经就读于安徽师大、深圳大学、清华大学,中文、新闻、书画创作、艺术品鉴定专业,作家、诗人、书法家、旅行家、艺术品鉴定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