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财富网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刚刚过去,天猫、京东等都拿下了创纪录的销售额。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投资者近几日似乎在“用脚投票”——国内的科技巨头们在资本市场纷纷遭遇重挫。
11月10日和11日两个交易日,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等公司市值均大跌。截至11月11日港股收盘,美团在过去两个交易日内股价跌幅超19%,是跌幅最大的科技股。阿里巴巴累计下跌14%,市值缩水亿美元;腾讯、京东、拼多多(美股)等公司股价也分别下跌了11%、17%和10%。
尽管12日科技股反弹,但业内人士依然表示,随着今年股价暴涨,当前科技股的市值都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科技股泡沫隐现。
科技股大跌后昨日“反弹”
11月11日,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都创下交易新纪录。但和“双11”交易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选择了“用脚投票”。在港股上市的阿里、腾讯、美团、京东等科技巨头股价纷纷下挫。本周二、周三,恒生科技指数分别重挫逾5%及6%,美团、京东集团、阿里巴巴、腾讯两日均累计下跌超10%。
在经历了连续暴跌后,科技股终于在12日终于回了一口血。12日收盘,代表中国新经济核心资产的恒生科技指数早盘一度涨逾4%。京东集团上涨7.67%、美团涨5.83%、腾讯控股涨近5%、小米集团涨逾4%、阿里巴巴涨1.85%。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港股与美股大型科技股走势趋同。纳斯达克指数本周一、周二分别下跌1.53%、1.37%,亚马逊、Zoom、苹果公司、微软等大型科技股均大跌,同期道琼斯指数接连上涨。
周三,隔夜美股科技股大幅反弹,道指微跌0.08%,纳指大涨2.01%,标普指数涨0.77%。大型科技股中,苹果涨3.04%、亚马逊涨3.37%、奈飞涨2.19%、谷歌涨0.55%,脸书涨1.49%、微软涨2.63%。
多重因素导致科技股暴跌
实际上,对于此波暴跌,市场普遍认为,源于政府对于互联网大型平台公司的监管以及与新冠疫苗的研制进展有关。
近期,中国、美国和欧盟集体对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加强监管和反垄断调查,科技巨头股价持续下挫。据路透社报道,欧盟指控亚马逊涉嫌垄断,称该公司利用规模和大数据等手段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并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精准推荐。这些举措使亚马逊能够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并将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同时,中国监管机构也有动作。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这项规定旨在打击的范围包括使用限定交易条款来限制竞争,基于顾客支付数据实施差别待遇,以及强制搭售等。其中还提到将对涉及VIE架构的经营者集中进行反垄断审查。此外,辉瑞制药称其新冠疫苗研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这意味着全球经济有望重回正轨,也触发了在疫情期间大幅上涨的科技股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都因新冠疫情遭遇打击时,科技类公司却一枝独秀,各大科技巨头市值接连创下历史新高。年初至今,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共上涨28%,A股的创业板指数也上涨高达49%。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经过疫情以来的一轮暴涨,当前科技股的市值都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在投资者获利颇丰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风吹草动,科技股大幅调整在所难免。
科技股未来机会在哪里?
尽管近期科技股有所回调,不少机构仍对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中国优质新经济公司表示长期看好。
“科技股的行情未来很可能将继续演绎。”诺德基金高级研究员孙小明说。他认为,近期大部分科技股都经历了一轮比较明显的调整,板块内部分化也很大,今年的新冠疫情和一些外部因素对整个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但科技股仍是未来行情的核心主线之一。本轮科技股行情是5G科技周期主导下的多周期共振,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基本只是打乱了产业节奏,并未对产业趋势构成实质影响。
孙小明表示,科技股的行情是有大的产业背景、时代背景和业绩增长支撑的,是可以持续的。因此科技股仍是未来行情的核心主线之一,科技股的行情未来很可能将继续演绎。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张忆东在年策略会上表示,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新经济核心资产将中长期驱动港股行情。“新经济的一些龙头公司,最近受到一些政策的拢动,正在进行快速调整,这是好事。风险往往是涨出来的,经过了整固,明年价值和成长可以双轮驱动港股行情。”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则认为,未来的行情大概率是科技股主导的。时代背景在发生急剧的变化,面对中美之间的科技对抗、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等挑战,大家不可能靠“炒房”、“喝酒”去克服,唯有科技自强不息才是唯一道路。世界的科技发展正在变慢,这对中国不是坏事,更有利于我们追赶。中美科技冲突也迫使我们自身进行改革,加速补足我们的短板。
相关
全国产业带“双11”表现亮眼
重庆火锅产业带成交额破亿
年天猫“双11”,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的总成交额(GMV)达到亿元。按照同周期、同口径比较,今年“双11”期间的GMV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亿元,增速达26%,创造了过去三年来的最高增速。其中,全国产业带表现亮眼,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12日,天猫发布的《“双11”产业带“回血”报告》显示,产业带在“双11”期间的总体成交额同比去年增加13.7倍,其中“头部”产业带成交额同比增速高于大盘。
数字化程度高的产业带率先“鸣枪”
报告显示,天猫“双11”期间,广东家装灯饰产业带、浙江杭州服饰产业带、江苏苏州美妆产业带、福建泉州男士产业带,以及江西赣州家具产业带等5省的10个产业带,成交额均超过10亿元。其中广东4个、浙江3个。
从“双11”期间“过亿”产业带的数量看,广东、浙江、福建、江苏4省占全国的半壁江山。4月底,有媒体分析,这4个“产业带大省”中,产业带数字化程度、商家活跃度均领跑全国。
在“双11”前夕,高德发布的全国产业带交通热力图显示,全国产业带已从疫情后的“门庭冷落”变得“车水马龙”,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以及河北等数字化产区更是“红得发紫”。
报告显示,广东、浙江、福建、江苏4省的产业带数字化程度较高,显示出更强的韧性和爆发力,率先打响了疫情后的“回血之战”。特别是,聚划算卖空的30个“头部”产业带中,增速高于大盘,达到17.6倍。
产业带上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突围
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