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长久以来,“物流”“产品”“人才”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三大难题。重庆秀山县以构建城乡双向物流、打造电商产业扶贫基地、开展电商培训等手段破解难题,从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变成农村电商示范基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模式。
“小张,收鸡蛋咯!”4月8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的养鸡户王元廷一边高声招呼着,一边走进“武陵生活馆”店铺,并从篮子里拿出了枚鸡蛋。店主张敏登录一款名为“村头”的软件,开始记录、下单。
曾经无人问津的“土货”成为抢手“网货”,这是秀山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过去5年间,秀山县已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网络零售额亿元,卖出价值64亿元的农产品及加工品。
怎么卖: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距离重庆市中心城区多公里的秀山县,是一座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县城,受地域条件限制交通落后,大量农产品难以外销,村民收入难增,曾经的秀山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因此,如何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成为关键。
“‘村头’这款软件是我们秀山县自己开发的,里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订单。”张敏告诉记者,店铺收到村民的农产品后,加价在“村头”平台发布信息,再由物流车运送到城里的仓储点,进行包装后出售。
“在建立农村电商之初,我们就确定了自建电商物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策略。”秀山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当地开通了6条城乡物流快递专线,形成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同时,还建成集自动分拣、自动成包、自动包装等现代化设备的电商云仓和武陵山区唯一的韵达快递秀山分拨中心,提升商品从入库、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运营能力。
有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8万个快递包裹从秀山县物流园区始发,繁忙景象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卖什么:村民变身供应商
“借助于电商,农产品的开发迎来良机。”秀山县电子商务协会相关负责人说,该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建立电商产业扶贫基地0余个,认证特色农产品基地个,投产自热火锅、红薯粉、豆腐乳、红糖饮品等电商产品加工线44条,发展电商企业家、网络店铺1.73万个,直接让村民变身成为供应商。
站在自家的脐橙果园里,秀山县雅江镇麻雀坡村村民王成刚直言,“以前想都不敢想,一天可以卖出那么多。”前不久,在一场农产品直播带货大赛中,他种植的脐橙赢得了不少带货主播的青睐。“一单10斤,一下子0多单,一天就卖了2万多斤脐橙。”说起销量数字,他的喜悦溢于言表。
“电商不但开拓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也让农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引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重庆村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秀山县电商企业自主创建了品四方、溜达猫等品牌68个,形成以休闲食品为主,水果及本土特产、民族工艺品为辅的品牌体系。值得一提的是,秀山县还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