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拍系列纪录片《这里是中国》拍了三季,在中俄两国主流媒体播出,反响热烈。
《这里是中国》书本继续挖掘纪录片呈现和没呈现出来的故事。而与影音载体相比,文字给人的感觉又有所不同。
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书香味。
我一直觉得,即便视频和网络发展得再好,纸质书的地位也永远无法被取代。
油墨的香气,能让人平静下来,瞬间进入到另一个世界。
《这里是中国》用的是铜版纸,质感也不错。
大量的摄影图片是此书的另一亮点。毕竟是纪录片的衍生作品,高级的画面感,也延续到了书中。作为文字的补充,在纸上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新中国”的样子。
尽管我们天天生活在中国,但我们却很少有机会从抽离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国家,这样的感觉有点奇妙。
《这里是中国》提到的那些文化标签,确实能代表中国的形象和影响力,但中国的全貌,远不只如此简单。
说几个我自己印象深刻的点:
1
《这里是中国》封面上有一个可爱的镂空熊猫头。
这些年,大熊猫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也成为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
《这里是中国》讲了有关大熊猫的热知识冷知识。介绍了中国的熊猫保护工作。文化象征。外表憨厚,实则体格强壮。中国人的形象。
竟然还有熊猫频道,这是一个全球频道,以大熊猫生活为核心内容。其中主要节目是24小时直播,大熊猫也做了回直播主。
2
对于外国人来说,重庆是一座网红城市,被评为“最受外国人欢迎的中国城市”。火锅作为中国美食的代表,输出全世界。
重庆的“辣”,已经不只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性格,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目前我还没有到过重庆,但在《这里是中国》里,可以看到重庆城市面貌、文化传承等。而且,从摄影图片里,看到重庆美丽的夜景。
3
《这里是中国》,除了有知识,还有故事、人物。
其中一个篇章里,讲了东阳木雕和黄小明的故事。
黄小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洋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家学渊源,16岁拜师学艺,大学在浙江美院深造学习,40岁时做出了一把美轮美奂的龙椅(乾隆宝座)。
他认为,东阳木雕应该要更贴近生活,兼顾传统与创新。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文化,不一样的繁荣创新”这一章里,也提到了中国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
此外,《这里是中国》里提到的中国标签化,还包括以武当山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功夫、功夫电影明星从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到吴京等。还有京剧、以深圳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等。
从传统到现代,从文化到都市,全方位展示中国。
小结:
除了这些为大众熟知,或者说外国人印象中的标签之外,我们所生活的地方,其实不只如此简单。
城市街头的烟火气、乡村的山高水长,无数美丽画卷,以及遍布大江南北的美食,岂是一本书、几部纪录片能够盘点过来。
中国的好,可能只有你在这里生活过,才能体会到。
强大、安定、繁荣,身处这样的国家,常不自觉地感到自豪和快乐。
而中国的明天,只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