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区唯一的一座古镇,千年历史的小重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年最后一个长假结束了,也可以说是今年的第一个长假,放假前还觉得,哇噻!8天,好长啊!过完才发现,太短了,啥都没干呢!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呢?这个假期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有也不要紧,明年补上。今天来说说古镇,重庆的古镇磁器口,今年是第二次来,去年我也来了一次,以为那个时候人挺多,没想到和今年的磁器口比起来,简直太“清净”了。来重庆旅游,磁器口是必到的地方,虽然这座古镇和其它很多著名的古镇挺像的,不过因为磁器口是大重庆的,所以还是人气很旺。大家有没有发现磁器口古镇的名字和“瓷器”很容易混淆?以前没来重庆的时候听说了“磁器口”这个有点奇怪的名字以后就猜测,古镇是不是和“瓷器”有关系?查了一下资料,确实是这样,就是因为这座古镇曾经的主要产业就是瓷器,所以名字改为了瓷器口,后来衍变为同音的“磁器口”。磁器口古镇最开始名叫白岩场,因镇上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这是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年)的事了。到了明代,名字由白岩场改为龙隐镇,传说建文帝朱允炆逃到镇上的宝轮寺隐藏,人们就把宝轮寺改为龙隐寺,白岩场改名龙隐镇。这些都是民间传说,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历史悬案,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史料证明朱允炆的最后归宿。进入清代,瓷器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持续到近代,本地商人还在镇上建了蜀瓷厂,利用古镇临嘉陵江,便于运输的优势,将瓷器远销四川各地以及外省,龙隐镇瓷器行业最鼎盛时期镇上有瓷器厂七十多家。此外,古镇还是四川的货物集散地,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资从龙隐镇的码头顺嘉陵江运往各地,每天有三百多艘货船进出码头。镇上的商号、货栈、手工作坊数量近家,商户多户。古时的街道沿河坝搭建排列,分为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也有分类明确的商业街,比如陶瓷街、铁货街、米市、猪市等等,类似于现在的综合市场。因为瓷器生意很红火,那个时候古镇的商人开始习惯性地把这里叫瓷器口,后来人们都叫顺口了,就正式改名为磁器口。解放后的磁器口古镇依然延续着繁华,嘉陵江码头上二十四小时车水马龙,来往客商川流不息,“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这是磁器口古镇流传的民谣,两句话形象地总结了古镇曾经的繁盛,一座小镇浓缩了整个大重庆,因此,磁器口古镇也被誉为“小重庆”。来到磁器口附近,离很远就能看到高处的巴渝风格古建筑群,在一大片吊脚楼中格外显眼,这就是宝轮寺,一座比古镇历史更悠久的寺庙,占据磁器口古镇最高处,宝轮寺始建于西魏,建造者为当时的大都督尉迟炯,寺内大雄宝殿上刻有“尉迟炯建修”几个字。宝轮寺依地势建造,建筑规模宏大,是典型的巴渝建筑风格,也是我国古建筑艺术的珍品,神殿庙宇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和我国其它古建筑一样,不用铁钉,全部是榫卯结构,同样雄浑大气。以前宝轮寺占地范围很大,现存建筑只是一部分,来磁器口古镇宝轮寺值得进去看一看。在磁器口古镇参观,会发现很多这样的店铺,门口支一口大锅,大师傅拿着大铲子不停地搅拌,锅里熬制的就是重庆最著名的特产“老火锅底料”,而重庆老火锅底料最有品牌价值和历史底蕴的就是磁器口产的,从清末就名扬天下了,用二十多种纯天然食材,手工熬制而成,重庆火锅那么美味就是因为火锅底料的制作工艺极其讲究。磁器口的特色小吃也很多,比如陈麻花,也是一家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门口经常排长队,游客人手两包,一包边走边吃,一包带回,你喜欢吃重庆麻花么?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