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夏天山城的气温高达38℃,但火锅店里仍然食客盈门,手摇扇子,边吃西瓜,照烫火锅。成都人也不顾三伏天的暑热,一群群地挤进火锅店中,后背吹电扇,前胸烤火锅,吃得很过瘾。其实,吃过夏日锅的人才明白,烫食火锅,大汗一出,几杯扎啤、饮料下肚,浑身通泰,神清气爽,令人有飘飘然之感。究其原因,不少人解释为:一是气候阴湿多雾,吃火锅以驱湿气;二是以热抗热,以热驱热,求得一身爽快。一位作家讲重庆人夏天吃火锅有如词家中之“豪放派”,“或如武松打虎式”,“颇有梁夫人击鼓战金山之概”。乐吃火锅是重庆人性格需要,口味需要,去除潮湿的需要。重庆火锅,又称麻辣火锅,毛肚火锅的起源和由来,说法不一,至于纯粹地道的毛肚火锅,据说出现于民国十五年前后,当年牛贩子从川黔赶运菜牛来渝,在重庆南岸过夜,翌日早过江,将牛赶到宰房街宰杀。有马氏兄弟廉价收购不易售出的牛毛肚和血旺,在下宰房街开了一家以毛肚为主要菜品,以市井“水八块”的制作和吃法的红汤毛肚火锅馆。水八块全是牛的下杂(毛肚、肝腰和牛血旺),生切成薄片摆在几个菜品不同的碟子里,食摊泥炉上砂锅里煮起麻辣牛油的卤汁,食者自备酒,自选一格,站在摊前,拈起碟里的生片,且烫且吃。吃后按空碟子计价。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吃得方便热烙,所以受到码头力夫、贩夫走卒和城市贫民的欢迎。对于吃过几十年重庆火锅的老饕们才知道那些地道老火锅的章法、规矩。老铁锅才能煮出来的厚重味,藏在九宫格的门道,哪些菜该烫、哪些菜该煮,什么菜该焖,都有一定的戒律。你说你爱吃重庆火锅,那你真的吃对了吗?想要吃到一锅正宗的重庆老火锅,从火锅的行头、吃法,到菜品戒律,真正掌握了这些才能触及那份饱满真实的口感享受哦!正宗的老火锅吃法,离不开一个九宫格锅具。重庆的九宫格火锅作为麻辣火锅的代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相同的汤底,不一样的格子,又能吃出怎么不同的美味?其实九宫格的吃法也别有讲究,锅子之所以被划分为九格,其实代表了不同的火力和不同的牛油浓度。不同的食材切成不同的厚度、形状,或片、或块、或条,用不同的方式煮制,然后获得不同的口感,这就是重庆九宫格火锅的奥秘,也是重庆火锅独特的烹饪方式。让不同构造的食材在最适宜的温度中涮熟,这设计是不是很妙?解锁吃九宫格正确的姿势:1、温度:九宫格把火锅分为三个层次,不同的格子代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牛油浓度。不同的食材切成不同的厚度、形状,或片、或块、或条,用不同的方式煮制,然后获得不同的口感,这就是重庆九宫格火锅的奥秘,也是重庆火锅独特的烹饪方式。2、烫|中心格上下翻滚适合烫:毛肚、鸭肠、腰片、牛肝、肥牛,8-15秒,鲜嫩爽口。3、煮|十字格中火慢开适合煮:麻辣牛肉、黄喉、郡花、香菜丸子、耗儿鱼,2-10分钟,锁住食材原香。4、酣|四角格文火细磨适合酣(焖):脑花、鸭血、鳝鱼、鹌鹑蛋、肥肠,20分钟以上,软糯入味。油碟是重庆火锅的标配,它碟小料少,作用却不可低估。重庆人的油碟一般是一小半碗亮晃晃的调合油,加入一勺蒜泥即可,有的会加些许嫩葱,那微妙的香味将火锅的灵魂进一步提升,小飞君还喜欢往油碟里面放些醋,缓解辣的同时,让味道也更为饱满。烫好的菜往油碟中一裹,立马油润诱人,令人味蕾大开。而火锅食物经过油碟之后,不仅适当的压下些许麻辣味,也提升了其鲜味,还能降火生津。重庆火锅底料做法:1、干辣椒用温水泡20分钟。2、先把各种香料剪成2寸长得节,用温水泡大约20分钟,(丁香,草果,白豆蔻,肉豆蔻,小茴香,桂皮,八角,三奈,砂仁,甘菘,香叶,排草)。3、花椒多准备一些。4、姜蒜切成末备用。5、泡软的香料沥干。6、用料理机粗略地打碎,呈木屑状。7、泡软的辣椒也用料理机打碎,做成糍粑海椒备用。8、将郫县豆瓣、油辣椒、干豆豉用料理机打碎成泥状待用。9、将ml油全部倒入锅内,再将之前打碎的干香料倒进去。10、冷锅冷油开小火,慢熬约15-20分钟。11、等香料碎都变得焦黄干燥时,用滤网将熬好的香料油过滤到另一口锅内。12、另一口锅内加入刚才炸出来的香料油,将之前打成泥状的(8)步骤中的混合酱料倒进香料油里,在下(7)步骤里的糍粑海椒炒制。13、在加入姜蒜末,干花椒,一大勺鸡油小火熬制。14、15分钟后加入白酒25克左右,继续炒制,直到各原料水分快干时加入炸干的香料碎继续炒制,直到各原料9分干时下干花椒和干辣椒,炒制5-10分钟即可。火锅选料包罗万象,菜品发展到几百种,囊括了食物王国里可食用之物,菜品已扩大到家禽、水产、海鲜、野味、动物内脏、各类蔬菜和干鲜菌果等。在毛肚火锅的基础上,发展到清汤火锅、鸳鸯火锅、啤酒鸭火锅、狗肉火锅、肥牛火锅、辣子鸡火锅等等,品种不下百余种,还有为外国人准备的西洋火锅。但重庆火锅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吃过的食客,也许会在某一张桌子上有你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而重庆山城言子老火锅就是这样拥有记忆的一家老火锅,它与其他的重庆火锅不一样,因为它会留下你的宝贵回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