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吃喝喝会是重庆的大机会江小白创始人刚做

儿童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1018/4711235.html

几天前,在重庆一家餐饮企业的发布会上,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作为嘉宾做了演讲,这场自称圈外人的发言引起了现场很多创业者共鸣。

在陶石泉当天的演讲中,有很多关于重庆本地餐饮的建言,其实,哪怕不是餐饮圈的人,这也是值得其他行业创业者和老板们一听的正能量干货。

以下内容,根据陶石泉当天现场发言整理,全文有删减,未经当事人审阅。

吃吃喝喝是重庆的大生意

今天在座大家可能都看过网上一组数据,国庆长假,重庆一共接待游客多万人,在全国排第一。

但是游客们的人均消费是多少呢?只有元,排在第15名,这元约相当于人均消费元的成都的零头。

今天,重庆这座城市正在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和喜欢,而且这种热度肯定还会持续。那么,我们重庆的创业者怎么把这个势头承接好,不要让他们只是简单的来观个光、打个卡?

我曾经开玩笑说,重庆的优势产业,不一定是高科技、互联网之类,而恰恰可能是吃吃喝喝这样的行业。涪陵榨菜就是个好例子,重庆的吃吃喝喝,是重庆的大生意!大机会!

很多年前,当中国餐饮还在做菜系,还在研究怎么搞桌餐的时候,重庆单独拎一道菜出来,就能搞一个餐馆做一个品类,它有很多天然的优势。

重庆的资源好、天赋好,但我们静下来想一想,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餐饮品牌是哪一家呢?

脑海里好像没有明确答案。

跟北上广深比起来,我们所拥有的全国知名品牌是不够的。我们是火锅发源地,据说整个大重庆范围内火锅门店数有两万多家,这个数据我没有去核实;而一个海底捞,年的年报数据是营业额多亿,市值将近亿,可能重庆拿个火锅企业加起来,也未必有一个海底捞值钱。海底捞自己还有个做火锅底料的供应链公司叫颐海国际,也是香港上市公司,市值亿。

再说酒业,最近有一本书刚出版,回顾了重庆整个酒业的历史。重庆在抗战时期,产的白酒是整个川渝地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超过了当年的泸州、宜宾,超过了茅台镇。这有据可查,当年重庆的江津地区上交的酒税全国最多。

但到今天为止,我们重庆的酒业品牌,也鲜有一家全国知名的名酒品牌。有人说我们江小白算一个,我认为客观的讲我们还在半路上。整体上大家走出重庆、走向全国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很多本地创业者,一开始往往雄心壮志信誓旦旦热热闹闹,为什么跑下来,到最后多数是一地鸡毛?这话听起来不是很愉悦,我们都习惯为自己打气,给自己长脸,但如果我们自我反省,有很多问题可以自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差距有多大?我们怎么去努力扭转这一局面?

我想,首先取决于,我们到底敢不敢先承认我们在一些方面其实很弱。

我们敢不敢承认一些东西

刚刚,我讲我们江小白和重庆餐饮业一直是兄弟关系,从我们开始创业到现在,重庆餐饮界的朋友,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支持。正是基于此,我们也发自内心地希望重庆的餐饮业更好更兴旺,所以今天我从一个同在创业路上的创业者、一个普通餐饮消费者的角度来谈下我的感受。

首先,我们敢不敢承认重庆的创业氛围弱,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的视野与格局弱。

今天,餐饮业已经是一个以公司为主体的复合竞争时代,味道好只是基本功,品牌力、组织力、服务力、供应链管理才是竞争力。别人干企业都是在以命换命,别人打群架,你以一个个体户的心态去打,肯定会被拉下来。

重庆是个山城,我们山城创业者,一定要站在山顶看世界,要避免站在山脚下或者半山腰看世界。

以前,有些朋友去我们酒厂,发现我们酒厂说普通话,发现酒厂很多外地人,就说,你们这么多外地人,都不是重庆企业了。我想说,什么叫外地人,我们公司还有很多外国人!

我们总部办公室里,有法国人、印度人、美国人在上班;我们在江津白沙一个镇上,有从全国,有从海外引进的人才。我们要用全球的人才做全球市场,用全国的人才做全国市场,我觉得我们尽量地使自己能够站在山顶上去看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与国际企业、国际人才、国际资本合作,我们要走出去,争取把他们引进来。要有开放的合作态度,只有开放才有可能做大。

我们重庆的企业愿不愿意走出去?走出去学习,去成都,去北上广深,去海外学习。我们愿不愿意引进来?我们既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一定要包容开放。

如果我们还在津津乐道地Diss竞争对手,Diss你不熟悉的舒适区之外的东西,站在山脚下看世界,这叫坐井观天。虽然也看到一片天,但那是小小的一片天。

第二,我们敢不敢承认我们格局和视野弱,是因为我们的傲慢。

如果我们不敢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总是从对手身上找理由,这样就会产生傲慢。一件事做成了那是因为我们主观努力,做砸了就一定因为客观环境?傲慢一定会产生偏见,偏见会遮蔽视线,我们看事情可能就不再会客观了,就不会有真正的格局与视野。

海底捞没有来重庆之前,很多重庆餐饮老板总是说,海底捞不会来重庆,重庆火锅如何如何牛逼,因为味道重庆消费者不会去吃海底捞。结果人家海底捞来了,好像还挺多人吃的。

我听过有做餐饮的朋友表达:我们重庆老火锅的味道最好,我们不用服务,不用环境。有的品牌把钱都花在环境上、服务上、营销上,它味道不行!

其实我们反过来想,味道跟服务、环境、营销根本就不是一个矛盾,其实应该“既要、又要、还要”。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所强调的味道好,有时只是味道重。一旦竞争往重口味方向走,只会让食材兼容性越变越小,烫的就是那几样东西,然后客单价还上不来,形成系统性怪圈,大家都在这里面打转。

今天,全球化下对于美食的味觉感受、食材优劣、健康要求、审美体验越来越具有共通性与认同度。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千万不要自我满足,不思进取。

今天重庆的创业者,我们走到一起时在谈论什么,在研究什么,我们在乎什么,因此而建立起来的创业生态,我认为也还太弱。

投融资方面,本地没有强大的投资机构支持创业者;创业者自身有没有能力吸引到一个强大的生态体系;我们的餐饮企业前端有没有好的供应链平台等等,大家可以判断一下,我们创业创新的生态建立起来了吗?

敢想不同,敢创新天

这次我们的分享主题是“敢爱敢表达”,我想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下我的观点:其实我曾经在朋友圈看到淑芬这个企业,看到这个品牌,我就在朋友圈问:谁认识这个老板,我想认识一下他。结果我就在朋友圈找到了他,私下里我们还约过酒。

因为我觉得这股力量很有代表性。我们给淑芬站台,其实也是为重庆的餐饮服务业站台,为支持创新的土壤站台。

作为我们重庆新一代创业者的典型代表,我在这群小伙伴身上看到了今天重庆餐饮人的创业状态:良好的教育背景,大的视野格局,从一个一个店开始的踏实,敢想不同、敢创新天的精神。

敢想什么不同?

云端降维,脚踏实地,用户思维,老实产品。

德鲁克说过,企业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敢想不同,才有可能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但同时,你得背后下苦功夫,用最大的耐心去做最好的产品。

过去十年,我们看重庆的餐饮企业也是起起伏伏,有的企业一开始势头特别好,但后劲不足。而有的企业一开始不显山不露水,但它拥有一个长跑的能力。所以我们看企业除了表面能看到的东西,还要看到背后的原因。这个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原本没在意,原本认知体系里忽略的东西。

敢创什么新天?

在创造这一块,我们重庆的品牌要做一个思考:我们怎么理解营销?我认为我们要不止于营销,也不羞于营销。一个企业做得好,一定是能把营销做好;一个企业做得好,一定不只是营销做得好。

哪怕是从一家小店开始,也同样要重视运营基本功,重视组织能力,重视文化价值观,同时不要羞于做营销而且要大胆做营销。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害怕非议,因为非议最终是靠结果、靠成绩去消除的,不是靠找人辩论。

这里我们自己也有个心路历程。一开始,我觉得我们敢去想不同的事情,敢去开辟一个新的天地。其实很多人不相信我们,包括重庆本土的用户、客户,也不是%的相信我们,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内心是不是坚定,觉得这件事情一定能做成。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做长期主义,做好一个企业,一个创业公司都需要长期去做,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我们要追求基于时间的长期价值。

我们把话说小,把事干好。有人说江小白是靠营销做起来的,但他们没有看到我们默默地在清香型白酒领域做到了领先的酿酒规模,我们的全产业链建设,我们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我们的团队建设,我们的全国化、国际化都在行业里展开得很早。

对于创业者来说,你敢想不同,敢创新天,你就得承受委屈,就得比别人多付出,有时候你的付出注定会没有回报,哪怕你被人伤了心,你还得跑,不能举白旗,你甘苦自知。

每个人都是重庆的味道

今天,对于重庆的创新企业,我个人是一直保持一颗简单纯粹的心。在过去几年,对重庆所有的创业者、创业企业,如果我们互相能够有一个鼓励,资源方面能够有一个加持,我们都是特别乐于去做这一件事情。去年九锅一堂周祖泽的发布会我也积极参与,他做的酸菜鱼现在发展得很好。

过去几年,我们做了一些小的事情:年时,我们做过重庆夜宵五十强活动;年和重庆十家餐厅一起联名推广“重庆味道”,我们承担了所有费用,包括网上、户外的一些广告推广等等。我们也特别感谢重庆整个餐饮企业界对我们的支持。

我们当然也乐于看到现在有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就像当年支持江小白一样,给予那些敢想不同、敢创新天的新品牌更多的生长土壤。只要重庆餐饮人敢想不同敢创新天、我们做吃吃喝喝生意的人,就能团结起来。从山城开始,站在山顶看世界,拥抱变化,敢于创造。

最后,我们——江小白这个企业、这个品牌,和我个人,特别愿意和重庆所有敢想的、敢闯的餐饮企业老板们站在一起,我们一起去开创属于重庆的品牌,我们一起从重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