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现在是个交通非常魔幻的城市,除了美女如云,就是美食遍布了。但是重庆最著名的美食,除了众多的小吃外,便是火锅了。
重庆火锅最早只是毛肚火锅,食客是下层劳力民众,滋味则以麻、辣、烫取胜。近年来,历经几代重庆人的不断改良,火锅汤料已遍及山珍海味,锅底也变得多彩多姿,不再只有麻辣味儿;而食客也不再只是贩夫走卒了。
重庆火锅毛肚重庆人吃火锅,可以上溯到清道光年间。那时当地人沿街边的食摊打上一口灶,放上一只大铁锅,煮上一锅盐汤,内放分为九格的竹木条格,供九人同桌而食。为了避腥气,又加入麻辣调料,便成为今日重庆火锅“九宫格”的雏形。至于毛肚火锅,旧称“水八块”,以牛杂、下水为锅料,最早是在街边设摊出售,食客多为搬运的力夫和拉船的纤夫。后经回民马氏兄弟加以发扬光大,才成为重庆的美食。
00:12一九三四年,重庆火锅由街头进入店堂,第一个火锅店开在临江门街上,当时那一带的银行、白领不少,火锅进店后,食客们除力夫外,也有不少银行的职员,便晋升为白领阶级的美食了。最早系统地介绍重庆火锅的,当数《风士杂志》上说:“吃水牛的毛肚火锅,发源于重庆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后,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尚化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藤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重庆人的口味。”
年,重庆市民吃火锅火锅之所以在重庆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有三个独特的原因。
第一,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底部,雾大潮湿,日照稀少,有“雾都”之称,饮食中加入辣椒、花椒、老姜等辛香之物,才能驱寒祛湿;
第二,重庆人会吃,口味特重,麻辣鲜香的火锅,吃起来丰富多彩,而且够味;
第三,重庆人性格豪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三五知己围着火锅,划拳畅饮,意兴遗飞,更能显露出他们的真性情。
重庆人的美食天才,在火锅的发展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今,以毛肚为主的重庆传统火锅,起了根本的变化,诸如对虾、螃蟹、海参、干贝等昂贵海鲜,猪黄管、腰子、肝片、泥鳅等珍馐异味,年糕、茗粉、黄花、木耳、香菇、豆腐等副食品,以及豆苗、苟蒿、芦笋、玉米笋等高价蔬菜,都加入火锅的阵容。火锅的口味,有麻辣、荔枝、咸甜、药膳、清汤之分。而清汤的火锅也更上层楼,分为鸡汤、鱼汤、排骨汤。
重庆火锅食材丰富也许重庆火锅的历久不衰,还有其他更多的原因,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