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去重庆开会,朋友约我吃著名的重庆火锅,并告诉我火锅的来历。
当年,纤夫们拉了一天纤来到朝天门码头休息。当时,的屠夫在江边杀猪,猪下水都不要了。纤夫们支起个锅放上大量的辣椒,把下水洗干净,在锅里涮吧涮吧就吃了。渐渐地,这种吃法就流行起来,成为今天的重庆火锅。至今,在重庆老字号的火锅店,仍然保留着必须涮下水的习惯。
我吃着重庆火锅,有个重大的发现,就是我能吃辣的了,越辣越好吃,涮下水更好吃。
麻辣火锅发源于重庆,大约是在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毛肚火锅。重庆火锅历史悠久,从当年江北码头船工们自创的陶炉煮汤料烹制毛肚等无人问津的牛下水开始,到小贩们担着挑子沿街叫卖的“水八块”简易火锅,直至被宰房街马氏兄弟于民国十五年正式拉入饭店,逐渐成为主食。并历经了“抗战”、“文革”等历史时期的演变,经由“脸盆火锅”、“镶火锅”等品类的变进而逐渐形成历史。悠悠乎乎也历经百年,故而,成为山城的名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这一轮碰撞中,成都火锅显然处于下峰。在明明处于下峰状况之下,他会说:火锅由来已久,老祖宗几千年前就以鼎煮食,那不是火锅鼻祖?再者,想当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早已摆出个火锅的千叟宴。那可是年的事。那阵你重庆火锅还在江边上陪船工们喝冷风呢!
由此一想,则四川地区的火锅更愿意在泸州或宜宾江边上的船工们身上去找自家火锅的祖宗。此种状况,在巴、蜀还未分家之前是没有发生过的。
湖光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