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点苦,微醺才舒服”
欢迎来到最新一期的『调嘻鸡尾酒』,我是小于哥~
全文共分为5个小节:
(1)前言
(2)典故
(3)配方
(4)教程
(5)后记
赶时间的朋友,可直接跳到“配方”和“教程”阅读。
为配合疫情防控,过去一周每天都去做核酸检测,嗓子眼快被捅出老茧了。
站在偌大的检测广场上,心想这周的推文要是能蹭蹭热点就好了。
身未动、心已远,选题说来就来了↓↓↓
这款是广场舞阿姨指定用酒。
『老广场』的原始写法是“VieuxCarré”,我用蹩脚的英文试读了好几次都没成功,一查才知道是法语。
它是在新奥尔良法国区被发明出来的鸡尾酒,既有美式的不羁又有法式的细腻,算是鸡尾酒中多文化融合的翘楚。
所以,它的历史渊源很值得捋一捋。
新奥尔良是美国著名的港口城市,但最初是法国的殖民地。
年,法国殖民者在印第安土著的带领下,在密西西比河的高地上安家,新奥尔良法国区就此建立。
后来,随着各国博弈而几经易主,最终于年由杰斐逊总统赎回。
在易主的过程中,法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意识形态与饮食文化都延续了下来,在这个港口城市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新奥尔良特有的风格。
当地人管这种风格叫克里奥尔风格(Creole),自我认同感还挺强。
我没去过新奥尔良,固然不太懂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字面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群英荟萃、鱼龙混杂”。
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说的唱的,一股脑混起来就对了。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老广场』鸡尾酒应运而生,确切的历史节点是在年。
当时,新奥尔良法国区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旋转木马酒吧”,位于地标建筑蒙特莱昂酒店内。
里面的吧台是圆形的旋转木马造型,而且真的会旋转。
期间上趟厕所,回来都找不到自己的位子。
还好这个吧台15分钟才转一圈,不然没喝醉也会被甩晕。
旋转木马酒吧的首席调酒师,名叫沃尔特·伯杰龙,正是他发明了『老广场』。
那晚,龙哥一边吃着新奥尔良烤鸡,一边思考该为这片古老的街区做点什么。
繁星点点下,那些古老的建筑熠熠生辉,似乎低声诉说着过去两个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思绪起伏之际,龙哥手上的奥尔良鸡腿瞬间不香了。
他拿起搅拌杯,把殖民过新奥尔良的各个国家的酒兑在一起,一番骚操作之后,『老广场』就被发明出来了。
不过,它最初的名字叫“FrenchQuarter”,后来觉得太刻意,就改成了“VieuxCarré”,又名“老卡雷”。
现在,『老广场』鸡尾酒已经成为新奥尔良的城市名片之一,就像川菜之于成都、火锅之于重庆。
『老广场』属于草本系鸡尾酒,除了威士忌和干邑,其他几种配料或多或少都带点药草味。
这里出现了一款之前没聊过的酒——廊酒。
廊酒,又叫当酒,是非常有名的法国药草利口酒。
廊酒以葡萄酒为基底、双重蒸馏而成,起锅前再加入27种草药香料。
所以,它有着一定的草本功效,护肤养颜、滋阴壮阳。
廊酒的度数不低,普遍在40°上下。
但它入口算不上霸道,草药、香料、果甜等各种风味瞬间充斥口腔,很好地平衡了酒精的刺激感。
其他几种配料,之前都涉及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样一杯『老广场』,威士忌、干邑和味美思肯定是主演。
加入廊酒和苦精等配角后,其中的草本风味不仅降低了酒精的辛辣感,还让整杯酒越发地复杂而多变,不啻为一场味觉盛宴。
一起来看下具体的调酒过程:
Step1:搅拌杯中加入安格仕苦精2Dash、裴乔氏苦精2Dash;
Step2:接着加入黑麦威士忌30毫升、干邑30毫升;
Step3:最后加入甜味美思30毫升、廊酒2吧勺;
Step4:加入冰块搅拌10秒左右,然后将混合酒液倒入酒杯中;
Step5:简单装饰杯口,『老广场』就做好啦;
干邑和廊酒,来自法国;
甜味美思,来自意大利;
黑麦威士忌和苦精,来自美洲;
这么一总结就能看出来,『老广场』确实融合了多个国家的酒,从侧面印证了精英荟萃的克里奥尔文化。
不得不说,这几种酒混合在一起,辛辣、甘苦、香气全都有了。
保持平衡的同时,口感也很温润,就像一杯浓茶一样特别耐喝,层次感可想而知。
所以,建议大家调这款酒的时候,尽量按照传统配方来。
新奥尔良虽然不是鸡尾酒的发源地,却在鸡尾酒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光是传世的经典鸡尾酒,该地区就拥有4款,它们分别是:
萨泽拉克、老广场、拉莫斯金菲士、飓风
从经典程度来说,“萨泽拉克”肯定是排第一位的。
紧随其后的,就是『老广场』
很多时候,『老广场』会被拿来和曼哈顿、古典、尼格罗尼等进行比较。
但是论复杂程度,还是『老广场』更胜一筹。
如果你有机会去新奥尔良,不妨抽空去旋转木马酒吧喝上一杯『老广场』。
旋转的间隙似醉非醉,于无形处感受这个城市的氛围并融入其中。
这件事本身就挺酷的!
好啦,今天『老广场』就分享到这里。
你所在城市的酒吧里,如果有这款鸡尾酒,挺推荐你去尝试一下。
一般情况下不会让人失望,只是价格会稍高一点。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敬请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