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Z星人”,先来解锁“Z密码”。
是的,说到青春,我们必须要把目光投向被称为“Z世代”的95后了。但我们不想用特立独行、鲜衣怒马等词汇,笼统地描摹Z世代的气质。因为每一代年轻人都曾被如此形容。
来说些真正不一样的。他们的确成长在更为优渥的物质环境里,但世界高速运转的不确定性,也让他们亲眼见证过经济巨塔顷刻崩塌的魔幻情景,明白没有什么光环与成就能够让人一劳永逸;
作为超互联世界的原住民,他们深切的感受着“世界是平的”,在没有边界的信息海洋里汲取养分,在线上线下的自由切换里尽情表达,相信只要想法够新颖,全世界都会听见自己的声音。
Z世代还与众不同在哪里?专注于中国青年群体和青年文化的研究机构青年志(ChinaYouthology)总结出的最大特征就是“流动性”(Flowing)。如果把这届年轻人所处的环境比作一个大平原,他们就是在平原上自由迁徙的“游牧青年”。
当风口瞬息万变,今天的机遇也许就是明天的风险,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所以他们会不知疲倦地刷新体验。你说这是“朝三暮四”没个定性,他们说这是危机意识时刻在线,活跃地穿梭在各个圈层打破次元,绝不陷在舒适圈止步不前。
但无论怎样流动,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用最舒服的姿态,最真诚的表达,不断靠近最真实的自己。COSMO采访了8位最具代表的“Z星人”,解锁完他们的“Z密码”,你就能知道:为何这样的青春,如此耀眼能打。
在《创造营》C位出道,硬糖少女希林娜依·高没时间慢慢回味那种站上巅峰的感觉。
走下舞台,接受采访,去庆功宴报个到,回去收拾行李,赶飞机,奔赴下一站的工作……成团后的那晚她是这么度过的。从那夜起,她明显感觉到人生节奏嗖地一下加速了,所有时光都成了“在路上”的时光。
工作,忙碌,一件事紧接着一件事,这种在有些人眼里,只能跟负面感受联系起来的状态却让希林娜依·高觉得“很喜欢”。终于忙起来了!她说:“我就想要这种充实,然后一直有事情做的感觉”。
去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读书的前一年,希林娜依·高在国内自由发展。那时她身上最大的光环是年《中国新歌声》第二季那英战队的亚军,虽然出了六支单曲,却并未激起什么大水花。
在那段被她称作“荒废人生”的日子里,她经常不知道自己明天要干点什么,有时躺在床上,一觉就睡到了下午。她判断一个人够不够有名的标准是有没有接不完的通告,而那时的她连接商演的机会都不多。
“小时候好期待放假,但那段时间我真的觉得我的‘假’放得太长了。”她说:“甚至我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盼开学,我从来没有这么渴望过开学”。其实那年她只有19岁。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可以迷茫,可以玩乐,可以稍微浪费下青春而不用有太多负担感的年纪。但她一点都不享受这种自由清闲的感觉。“我憋着一股劲,很想干一件大事。”她说。上舞台,表演,做音乐,她的目标一直很清晰。从前她去看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整个体育馆都是人,她想,我要是站在那样的地方唱歌,我会哭。
在伯克利,当《创造营》向她发来邀约,她决定请假参加。伯克利的高材生去参加女团选秀,是否大材小用了?但她说自己的很多同学也是从选秀中走出来的,有的也正在尝试不同形式的选秀。因为在今天这个时代,哪怕是伯克利这张音乐顶尖名校的名片,也不能保证音乐路上的坦途。她渴望舞台,所以她不能错过机会。
入营后,身处其他个女孩儿中间,当大家开始报年龄的时候,她感受到了“出名要趁早”的紧迫感。“为什么00后现在都出来了,怎么印象中00后还在上初中。”她现在仍感到不可思议,98年出生的她觉得自己跟00后是两个世纪的人,可选秀把她们拉到了同一个赛场,去争夺那7个成团的名额。
但在别人眼里,她已经是那个实现了“出名要趁早”的人,刚满18岁就跟那英一起站上过鸟巢的舞台。只是,被聚光灯照过的人才会更难以忍受站在聚光灯旁。“我要做什么,才能拥有一个聚光灯?”她想:我要拿到第一。
Z世代问Z世代
荣梓杉(演员):多久不碰手机会崩溃?
希林娜依·高:在创造营我都三个月不碰手机了,我觉得时间还能再长些。
汤介生(科幻作家):迷茫的时候,去哪里找答案?
希林娜依·高:歌词。有些成功人士在写的歌里会讲到他们迷茫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他们迷茫过,但现在也成功了,为什么我还要继续迷茫?
李晓萌(电竞冠军):怎样才能活得开心?
希林娜依·高:心态别崩。
只要望向荣梓杉,无论谁,都会首先被他的那双眼睛吸引。
贾樟柯从中看到了“闪烁的灵气和淳朴”,于是不到10岁的他第一次拍电影就出演了《山河故人》;导演周全看上了他那双“清澈的眼眸”,于是他从个小演员脱颖而出,主演了《西小河的夏天》;同样一双眼睛,执导《隐秘的角落》的辛爽则看出它还能承载忧郁和更复杂的人格色彩,于是本来为严良一角试镜的他,最后成就了朱朝阳的诞生。第一个说他有天赋的人,是贾樟柯。这样的评价对任何一名演员来说都分量十足:被盖章过有天赋,努力奋斗的时候能屏蔽掉多少自我怀疑的时刻。而对荣梓杉而言,这还意味着他在那么小的年纪就可以向家人证明,他不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而且他的确能做好。
出道5年,他已经参演了8部电影、17部电视剧。他觉得自己“属于顺风行舟的那种,一路走来都很顺利。”多数儿童演员在影视剧中只能扮演主要角色的“儿童阶段”,但荣梓杉能演真正的主角。他是孩子,演的也是孩子,但拍起戏来,别人不用把他当孩子。在剧组里,大家讨论时,他一般不太说话,他会认真地研读剧本和原著,听别人讲戏,自己默默地进入角色。
很多演员常说的难出戏,他从没为此头疼过。《隐秘的角落》杀青时,他用一声大笑就告别了朱朝阳。尽管最后一场目睹父亲在冰库被刺死的哭戏,他拍了三条,每一次都将情绪爆发到极点,感觉整个身体都被掏空了。但哪怕这样,演过的角色都不会在他身上留下痕迹。“我还是保持自己原来的样子,我不会去被角色影响。如果我拍的每一个戏都有上一个角色在里面,那不就是我拿炒回锅肉的油又炒了菜,菜里面还有回锅肉的味道吗?”
在少年的眼睛里,喜欢是一件没有任何负担的事。“十分之一的天赋,十分之九的勤奋,为了演好戏要在心里说服自己,不要脸,不要觉得尴尬,不要在乎形象……”他做好了这些准备,就没什么可焦虑和迷茫的。
Z世代问Z世代
机智的党妹(UP主):你最爱去哪儿玩?
荣梓杉:在皇室战争的部落里可以偶遇我。线下就是篮球场,基本上有耐克店的地方我都会出现。
李晓萌(电竞冠军):自己拍板的第一件事?
荣梓杉:开始收藏鞋。以前我很喜欢奥特曼,但我有一天突然不喜欢奥特曼了,我就感到很空虚,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喜欢了。后面就开始喜欢鞋,再次找到喜欢的东西特别欣喜。我给自己买过最贵的东西就是鞋,花了块。
希林娜依·高(女团成员):长辈说的哪些大道理你最想唱反调?
荣梓杉:他们吃的盐比我吃的米多。
黄楚桐长着一张成熟的脸,笑起来却能露出小虎牙。
她在广州和香港长大,从小学音乐,高中就被送去北京学习音乐。高二时,她给自己做了个重大决定——去美国,改学电影和摄影。
近年总有媒体问“你为什么比同龄人成熟?”的确,大学毕业刚回国,就能成为时尚杂志摄影师,面对更资深的同行、同事、拍摄对象毫不露怯,被冠上“97年天才摄影师”的名号,又早早结了婚,她行事之稳令人叹服,但她自己就轻轻一笑,解释说,“就是进社会比较早而已。”
她不畏惧展露自己的野心,作品登上时尚杂志的契机,就是因为约上了一位喜欢的模特,拍完一组写真后觉得,“我太喜欢这组照片了,它应该有一个正式的露出”,于是主动联系了杂志编辑,职业生涯由此开启。
她瘦削的身板里似乎藏着用不完的力气——摄影、录唱片、写剧本,还是独立线上杂志《臆Opaque》的主编。去年年中,她又对这类必须快速输出的工作节奏感到厌倦,决定去做演员。在微博上给喜欢的导演发私信,一个个加副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