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河之战重庆总兵曾英败亡成德军节度历史

老张头其实是相当可乐的人物,崇祯二年在陕西反明,一直折腾到崇祯十七年,打了十几年终于得以登上大位,结果呢,坐上了龙椅,却依旧是个流寇,种种操作生生地把自己从起义军首领变成了压迫者,四川人民开始起义反抗他。放弃成都之后,北上迎击清军,最后在西充之战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从20多岁的小伙子,折腾到40多岁的中年人,十几年,最终还是一场空,身后只留下了文人们在著作和笔记中对他的痛骂。

张献忠。

在孙可望等人溃逃之后,明清两方在四川之地进行了数年的拉锯战,清方称四川全省到处都是反抗势力,或为原先的明朝官军,或为农民起义军,而这些人实际上自年以来就扎根于四川,张献忠僭号于成都,倒行逆施,招致四方反抗,整个四川如沸腾之鼎,张献忠败亡之后,清军大举入川,这些人依旧反抗清军。

明朝将领。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曾英,当然了,他本人没有活到入川清军正式接战的那一天。

当然这些官军其实也不算太靠谱。

曾英,福建莆田人,天启元年(公元年)生人,少年随父到成都为官,后来在抵抗张献忠的战斗中屡立战功,为参将,弘光元年攻克重庆,为总兵,自此之后招募流亡,屯垦田地,治理颇有一番成就,而且呢,曾英也颇得军心,之后咱们会说到。

青铜小炮。

西充战役,张献忠败亡,大西军四散而走,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王自奇等人收拢败兵数千人家属数万人继续南逃,逃至渠河,此时的大西军是“将卒皆残悸,骑不满千,弓刀脱落”,据守重庆的曾英见此,于是“轻之”,带兵准备来捡便宜,把战舰全部移到南岸,有人劝曾英抽出数千骑兵袭击大西军大营,主力渡过长江正面进攻,曾英不听,不仅如此,明军也开始懈怠,士兵们“纵饮市肆”,刘文秀见状,对孙可望说“彼易我而恃长江,不设备,可乘也。且我军绝粒既十余日,与饿死,孰若一战?!”说罢,领着五个人带着弓矢刀剑,脱下甲胄,跳进水中,向着南岸游过去,等快游到南岸的时候,这六个人突然不见了,南岸的明军哈哈大笑,以为这六个人体力不支淹死了,结果这六个人潜泳到战舰旁边,砍断了铁链“穴舱而入”,把这整条船的人杀的杀,没被杀掉的也被扔进了水里,就这样抢回了一条船,当然了,这船上的人可能比较少,大部分成员或许都在岸上。

明军战船。

刘文秀等几个人带着这条船回到了北岸,孙可望当即带领精壮披甲士兵百余人,带领长枪、弓箭、火药,亲自登船,就这么一条船直冲南岸明军水师,果不其然,明军的十几条大船把孙可望包围在了江心,按理说,孙可望是完蛋了,但这时,意外出现了,曾英本人手持一把装饰极其漂亮的弓箭站在桅杆旁边,孙可望部下大将王自奇发现了曾英,于是一箭射过去,曾英当场中箭落水阵亡,主帅一死,曾英麾下的部队,据说有十万之众(很明显有所夸大),旋即崩溃,大西军乘胜攻克重庆,杀掠无算,曾英收拢来的20多万人民,要么在城中被杀,要么逃出城,大西军在城内停留数日掠夺粮食衣服,将重庆城内房屋焚烧殆尽,向四川綦江而去,随后便和我们之前所叙述的平定沙定洲之乱接上了。

明军水师用青铜火炮。

只能说曾英确实不走运,虽然他手下肯定没有十万人,但人数肯定要远远多于孙可望,结果在缠斗中被人一箭射死,部下纷纷溃散,实在是不走运,这一年,曾英才26岁,如果此人能够活到清军入川,想必也可以在抗清斗争中做出一份贡献。

其实这些明军的组织度比较低。

曾英是很得军心的一个人,以至于部下在数年之后仍然忘不了这个人,年,孙可望先后灭掉王祥、皮熊、李乾德、武大定、袁韬等人,各地南明军阀心惊胆战,纷纷表示服从云贵方面的命令,只有于大海、李占春这两个原先的曾英部将拒绝投降,因为曾英本人死于和孙可望的战斗之中,以至于此二人始终拒绝和大西军合作,甚至拉起部队(兵丁四千人,算上家口一万三千人左右)准备前往清方统治区,在路上遭到参加会盟的夔东十三家武装的袭击,于、李二人突破夔东明军的拦截,到清方统治区投降,但李占春随即抛弃了部队,躲入山中,不久死去,于大海则做了清廷湖广郧襄水师副将左都督。

清军水师。

至此,割据川、黔的大大小小的南明军阀,要么被消灭,要么接受了云贵秦王政权的指挥,大西军第二次对清方的作战要开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9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