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这家市井火锅,只有10多张桌子,却火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最独特的市井味道,北京的老胡同,上海的弄堂,重庆的十八梯,大隐隐于市,又距离繁华很近。

在成都的街头巷尾,有很多的小餐馆和小火锅店,这些店没有奢华高雅的装修,也没有精致的菜品,有的只是童年时的美味,像90年代那样。

而在如今社会快速的发展之下,还能感受到这种烟火气的店,真的不算多,在市区距离春熙路和太古里不远处的龙王庙正街,有这样一家市井火锅叫做有拈头。

有拈头的门头很明显,远远的还没走到就能看见,不到中午12点,门口已经排起了队,摆了些凳子,大家都零零散散的坐着。

从正面的这道小门进去,上几个台阶,可以看到这个火锅店并不大,门口摆放着水壶和一张八九十年代的桌子,就像小时候家里放水壶的那样,上面的那盏灯很逼真,把这里的一切似乎都还原到了20年前那样。

考虑到小左左感冒了不能吃辣锅,选了一个鸳鸯锅,一个边是红汤,一边是番茄锅,都是红色的,放在一起还挺好看,锅底一看就很纯正,放了不少调料进去,葱、辣椒、花椒等等,随着火锅煮的时间越久,味道也是越香,当然也是越来越辣。

有拈头的菜都是这样一小盘一小盘的,就和小时候经常用的小碟子一样,这样除了有情怀,有90年代的感觉以外,也有一些好处,就是可以在固定人数的情况下,多吃几种菜,不至于量大吃不完浪费。

毛肚用的是竹子做的菜盘来装的,这个东西其实很多人没有见过,尤其是没有在四川生活过的人。竹子在四川还是比较常见的,不少地方的人为了省事,直接把竹子砍断,然后从中间划开,一分为二,就可以作为这样的容器,不管是放菜还是放调料什么的,都比较好用。

红糖糍粑,在景区应该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叫做三大炮,曾经研究过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大概也很简单,就是把它从一大堆糍粑里揪出来,然后在鼓上面谈一下,一共要响三声,然后掉进黄豆粉里,直接拿出来就可以吃,味道还是很不错的,糯糯的,加上红糖和黄豆粉,比较甜,也可以作为小吃零食来吃。

因为我们人比较多,一共有八个人,所以就点了一份9-10人的套餐,菜品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一共才元,性价比还挺高,其中特别推荐的有脆嫩鸡肉片、烤鸭脯、鱼仔虾滑、桥山土豆粉、剁椒鱼片以及土地瓜等等,如果吃不了那么多套餐,也可以单独点,价格都不贵很接地气,一般就10多块钱一份。

9-10人的套餐,菜端上来把整个桌子都放满了,都还没放完,一眼看过去还挺壮观,最后除了几个素菜没有人吃以外,基本都吃完了,大家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

在四川火锅中,还是挺有讲究的,比如毛肚、鸭肠以及羊肉等等,都是拿来涮的,就是用筷子夹着煮,用四川话讲就是“拈到煮”,一般要不了多长时间,基本几秒到十几秒就能熟,对于这个火候的掌握,也能看出来是不是真正的吃货,时间短了没煮熟,时间长了就煮老了,别看仅仅是吃个火锅,还真的是个技术活。

尤其喜欢有拈头的这个红油锅底,越煮越辣,越吃越有味,过滤一点油汤放到碗里,蘸着一点吃更加入味,大概真的是来这里吃过火锅以后,都不愿意去将就。

除了味道不错以外,这里的服务也是很好的,虽然都是年纪比较大的阿姨,但是真的是很热情,有求必应,比很多餐厅的年轻服务员态度好多了,主动帮我们拿了篓子装衣服,这一点给人的印象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