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富豪葛伟的跌宕人生一个月生活费20万

年11月,在阿里巴巴拍卖直播平台上,一位面容消瘦,留着八字胡子的中年男人正坐在直播间里,滔滔不绝地向围观的几万名网友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按照男人的话来说,他曾经是一个重庆富商,卖过小商品也炒过股票,最后折戟在他最引以为傲的房地产事业上。

在直播期间,有很多观众质疑这位自称富豪的男人所讲述的故事,但是在很多人的搜索下发现,这个男人名叫葛伟,而他的故事远比他讲述的更加精彩。

记者出身的创业者

年,葛伟出身在重庆市渝中区一个叫放牛巷的地方。他的原生家庭条件很好,母亲是湖北麻城人,是一所聋哑学校的老师。

父亲则是江苏扬州人,在十几年前就跟着国家西南服务团来到重庆工作,是重庆市蔬菜公司的干部。

出生在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即使童年时期的大环境比较贫穷,但是葛伟从没吃过一点苦。

童年时期,葛伟经常借着父母和姐姐对自己的宠爱而四处闯祸,毕竟他从不会受到任何批评和惩罚。

直到17岁时,他像是突然开了窍一样,开始沉迷于各种文史类的书籍,每天都会窝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孜孜不倦的样子得到了父母在学业方面的全部支持。

虽然葛伟对文科非常感兴趣,但是当年还是学理科的就业范围大一点。在硬着头皮学了三年理科之后,葛伟的两次高考都以失利告终,此时他才不得已转战文科。

由于多年的知识积累,他在年顺利考上了当年的渝州大学,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工商大学,并顺利考入了中文系新闻专业,成为了一名本科大学生。

在考上大学之后,葛伟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勤学的品格被他瞬间抛至脑后。

为了逃离学校的管制,葛伟还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住,每天和朋友们在外面胡吃海喝,他认为自己特别逍遥自在。

他说:“我大学期间几乎挂了每一门课,翘课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很多科目我连老师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长期学习文学的葛伟此时出现了“逃离枯燥学业,追逐美好人生”的错误想法,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发达的“人脉”是多么无用。

葛伟每个月的生活费需要15元,这样的生活成本在当时的大学生中算是上游水平,不过葛伟的父母还是承担得起的。

但随着葛伟开始越来越沉迷于结交狐朋狗友,他的日常开销也就开始水涨船高,有的时候他甚至会将一个月的生活费在一周之内全部花光。

在他的母亲得知真相后,葛伟的生活费被大幅度缩减。

但是这样并没有让葛伟“老实”下来,反而激发了他对于金钱的渴望,“自己赚钱自己花”的念头逐渐在他心中成型。

大二时期,他去当地的一家针织品加工场购进了一批领带,这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服装配饰,所以并不愁销量,唯一的问题是需要葛伟自己出去推销。

他开始每天站在街边,像一个市井小贩一样拎着一大袋领带叫卖。他把领带套在自己脖子上,装领带的麻袋放在脚边,站在街边不停叫卖。

1.5元成本的领带在他的推销下能卖到6块钱,偶尔他还会来一波打折促销提升销量。就这样,葛伟赚到了他的第一个一百块钱。

之后,葛伟开始尝试利润更大的产品。他找来能做手工的同学一起合作,将玻璃杯、烟灰缸、灯泡和电线组装成造型另类的台灯,成本仅需1.8元,最高可以卖到8块钱。

葛伟找来三个同学,在他的出租屋里形成了“流水线作业”,通宵加班赶制台灯。第一批他们做好了50个,葛伟带着这批台灯坐了5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附近的村镇里售卖。

而在坐火车来往于周边乡镇的期间,葛伟又发现了新的商机。

当时重庆嘉陵摩托车以质量好、外形时髦而被大众所追捧,尤其在周边村镇,一辆嘉陵摩托车简直就是生活品质的象征。

看到这一风口后,葛伟就开始联合自己的几名同学,开始倒卖嘉陵摩托车的车票,一张车票就能卖50元。就这样,在自己敏锐的商业头脑下,各位很快就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大四时,葛伟拿着自己创业赚来的钱,在重庆市渝州区沧白路开了一间火锅店。但是,经营火锅店远远没有倒卖小物件简单。

葛伟完全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更不懂得如何管理和运营餐厅。餐厅开业期间生意一般,久而久之,火锅店变得越来越惨淡。饭店倒闭时,葛伟还倒亏了元。

不过当时手头宽裕的葛伟并没有将这次事情当作经验教训,他当时满心想的都是早日拜托学生的头衔,赶快进入社会中去。

大四毕业之后,葛伟被分配到《中国市容》报社工作。这家报社结构混乱,共拥有43个正式员工,但是大大小小的股东加在一起竟有11个。

这家报社在全国发行三万份,报纸上的板块众多,不仅有收费的广告位,还有很多有偿代写的企业专栏、会议讲座等。

葛伟亲眼见过他的一个同事为一个老板写了一篇专访,刊登之后拿到了18万元的酬金。而葛伟每天拿着78元的工资,看得非常眼馋。

在他的价值观里,“穷”是最无法接受的,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他可以放弃一切,即使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文学梦。

他主动请缨调去广告部,拼命推销报社的广告画册。入职的第一个月,他就走遍了整个川渝地区,将画册投递给各个潜在客户。

他的努力也很快就获得了回报,一个月就赚了将近1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在此后一年里,跑遍全国20个省份,上百个市县,一年赚了15万元。

在熟络了这一整套体系之后,他发现广告业的收益颇丰,他决定利用传统媒体自立门户,和几位同事另起炉灶。

创业初期,他们仅凭一台机器昼夜不停地印制广告画册。由于团队非常成熟,很快时间内他们就积攒出了一笔扩建资金。

他们将现有公司扩大了几倍规模,公司员工也超过了40名,业务逐渐遍布全国。

由于当时信息资源的匮乏,广告行业利润很高,净利润能达到三千元以上。

凭借着广泛的业务渠道,在年仅一年的时间里,葛伟的公司就获利百万,葛伟在年终分红时拿到了30万元。

进军房地产暴富

但是进入90年代后,广告业走进了越来越多公司的视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了。年,葛伟在竞争中急流勇退,选择离开自己老本行,带着钱到广东番禺找项目。

90年代正值下海潮,广东省一片繁荣景象,外来务工创业的人多如牛毛。葛伟是经过别人介绍来的,他听说这边由于外来人口众多导致房产高涨,想来赚一笔快钱。

但是初入房地产行业的他并没有很多经验,跟风购置的几处房产都没有涨起来,反而还亏了不少钱。

在经历一次失败之后,葛伟冷静地总结了这次失利的经验。他觉得自己是没有赶在风口上炒房,错过了最佳时机。他决定去当时还处于发展时期的海口市试一试。

他刚到海南岛,就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他断定这里以后一定会是像广东一样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

他拿着自己的积蓄杀进了海口房市,几个月后,他便将之前的亏损全部赚了回来,还花万给自己买了一栋别墅。

年,中国股市迎来一片大好形势,葛伟得知消息后立刻回到重庆,在证券公司做起了股票一级市场的生意。

这一年,他几乎赚到了自己之前赚的钱的总和,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可真是大赚了一笔。”

之后他去广州三元里开了一间服装厂,但是经营企业显然不是葛伟的强项,仅仅半年时间,制衣厂就出现了亏空,无可奈何之下,葛伟只能选择退出实业,转战股票市场。

年,葛伟重新开始做股票二级市场,但是这时已经不是当年“躺赚”的股市了,他没能续写自己的股市交易神话。

在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葛伟意识到自己还是需要回到房地产行业,他选择去广东附近继续炒房。

年,葛伟从小道消息听说重庆即将成立直辖市,他立刻变卖了所有房产,回到重庆买下多平方米的大别墅,家中请5个保姆,每月生活费达到20万。

此外他还在重庆渝北区大量囤房,事实证明他的头脑和眼光确实很好,他再一次靠着投机赚得盆满钵满。

十年间,葛伟没能做成一件实业生意,一直在赚快钱。这也导致了他不懂得经营管理,更不懂得团队合作,在商业方面太过自负,这也为他的未来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但是当时的葛伟可是早就因为暴富而嚣张了起来。不仅在全国各地收购房产,还购买了很多奢侈品。

虽然豪宅众多,但是他依然喜欢住高档酒店。市中心最高档的五星级酒店,他一包就是一个月,而且很多时候他都并不在酒店里面住,只是为了体验消费的快感。

为了能够打造出人们眼中追捧的富豪形象,他经常出入奢侈品商店购买高档服饰,一身行头下来超过几万元。

葛伟出手阔绰,经常组织大型宴会宴请他的各界好友,宴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炫耀他的资产。

每次举行宴会时,他都会开着自己最新购买的进口汽车出席,而且每隔几个月就要换一台新的,按照他的话来说,当时他认为自己的钱是花不完的。

年,国内取消分房政策,正式进入商品房时代。看着周围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朋友们都在投资建房中获利颇丰,他也萌生出了建立房地产公司的念头。

但是和其他人盖小户型商品房的想法不同,葛伟觉得自己要做就做最好的,要盖就盖大别墅。

年,葛伟在深思熟虑之后打算不再做投机炒房族,他准备正式进军房地产行业。他以万元资金成立了恒润置业,准备自己开发楼盘售卖。

葛伟的第一个项目就在重庆市九龙坡,但是他在拿到地皮之后,并没有像其他房地产公司一样,建造一些经济适用房大赚一笔。

他想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兴建一片高档别墅区。

这样的想法在当时是很超前的,因为别墅的销量有限,如果项目出现任何一点纰漏的话,葛伟的公司将会血本无归。

但是葛伟却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他甚至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力争做好每一处细节。

破产后靠直播还债

就这样,葛伟的别墅群开始破土动工。由于他的别墅售价过高,在期房开盘时销量惨淡,半年时间仅仅销售出去十套。

在别墅区完工以后,葛伟不得不将全部别墅打折出售,用了两年时间才完成清盘。

这个楼盘葛伟并没有赚钱,只能说是保了底。不过在有了第一次经验之后,葛伟再次投资了别墅群的建造项目。

3年,他的“西郊庄园”投入建造,这一次的手笔更大,连别墅区的外围景观都是花费重金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别墅的整体设计更是世界知名设计师参与设计的。

而且这次他做足了前期准备,将大笔资金用在了宣传上,将自己的公司知名度打了出去,西郊庄园在一年时间内宣布售罄,让葛伟赚的盆满钵满,资产达到了5亿。

从此开始,葛伟自视甚高,经常周游世界旅行学习。

朋友们出去吃饭聚餐,只有他一个人捧着一本书在一旁津津有味地观看,他把这看作文人的风骨,坚持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

随着财富增多,葛伟变得越来越“清高”,不仅戒掉了烟酒,甚至连娱乐聚会都拒绝参加,逐渐成为了他人脉圈子里的“怪人”,原本要好的朋友门也逐渐开始疏远他。

不过葛伟始终坚信,自己的强大才是人脉与财富的保证。年,他大举借贷,在重庆建造了一个北美风格的大户型花园独栋别墅区。

在他的眼里,别墅是有钱人的象征,日后一定会大涨,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开公司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那么随时都会面临破产。

在借贷之后,葛伟面临着每年高达万元的还款计划,而别墅区的销售情况远远跟不上这样的资金消耗。

正常情况下,开发商都会选择“割肉离场”,尽快将别墅清仓甩卖保全自己,但是葛伟却一意孤行,按兵不动。

原本葛伟的别墅区具有一定的销售群体,但是他听信朋友说的“别墅用地国家不批,以后肯定升值,”的话,将别墅按在了手里。

起初这样的饥饿营销确实起了作用,很多业主纷纷前来投资别墅,但是葛伟却实行了限量销售,将大量别墅囤积在了自己手里。

刚开始可能是营销手段,但是再往后就是他一意孤行了。从年开始,国内房地产行业风起云涌,别墅早已是过时的概念,葛伟手里攥着的别墅价值早已大打折扣。

但是由于他的自负,他宁可拆东墙补西墙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想法是错的,就这样,公司在年年底资金链彻底断裂,葛伟也被银行认定成了“老赖”。

葛伟苦心经营的商业版图瞬间崩塌,年,葛伟的公司彻底破产,负债高达3.7亿元,借条高达张,金额最大的有0万元。

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之后,葛伟的经济状况已经是捉襟见肘,此时的他俨然成为了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为了融资还钱几乎尝试尽了所有方法。

但是命运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在濒临破产时,葛伟的结发妻子选择与他离婚,并带走了二人的孩子。

事业与婚姻的双重打击,让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中年男人几乎一蹶不振,彻底放弃了挣扎。

年年底,葛伟90%的资产被拿来拍卖抵债,却还剩下1.2亿的个人债务无法偿还。

在负债之后,他曾经押注万元投资准备进入直播行业,然而他开发的两款互联网APP没能让他东山再起。

由于自己几年的折腾都打了水漂,葛伟不得不重新寻找赚钱的机会。

由于他现在已经妻离子散,而且自己也要为生计所奔波,所以他80岁高龄的母亲只能住进敬老院里,葛伟偶尔才有时间过去探望。

年4月19日,葛伟在度过了自己57岁生日之后开始了还债生涯。

他在网上注册了一个名为“失信人日记”的账号,每天拍摄短视频、做直播,和网友们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和人生经历,在真实的故事下,他的粉丝很快超过了30万。

在直播中,他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失败的商人,全新的创业者。在他的直播间里有一个主题——“做还债英雄,建守信社会。”

年11月7日,在阿里拍卖平台,葛伟走上了直播间,向大家讲述自己的传奇人生经历。这次直播吸引了4万多人观看,收过了近30万次的点赞数量。

葛伟在年新冠疫情期间,捐款了元。他说:“创业失败就12个字:勇敢面对,深刻反省、努力再起。

中国有多万征信被拉黑的人,他们多为商人,如此庞大的人群,如果能分享帮助、共同学习,度过人生最黑暗的时光,应该是我这次灾难的最大收获。我决定再出发。”

面对1.2亿元的个人债务,葛伟没有像大多数商人那样转移资产逃向海外,更没有躺平做一个”老赖“,他反而是开始积极地主动偿还自己的债务。

但是如果他当年可以低调做人,不那么自视甚高,能够平稳地接纳周围所有人,那他自己也就不会背上这么高的债务了。

葛伟一生的成功都源于他的性格,而最后的失败也都源于他的性格,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参考资料:

1、《每日经济新闻》从月支出20万到负债3.7个亿,重庆破产房企老板直播带货还债

2、《目标1.2亿:从亿万富商到破产“失信人”,他直播带货还债》

3、《51岁破产欠债3.7亿,张借条堆如山,亿万富豪沦落到当主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