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苏西影
今天,注定是难过的一天。
最敬爱的袁隆平院士因病逝去,享年91岁。
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袁老过往的成就历历在目,宛如在昨天,却在今天宣布残酷的噩耗。
让人为之感动,今天就来写一写这个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影响力的伟大人物,回顾这一生,对中国,对世界的贡献都是伟大的。
最让人为之感动的是,在2月14日,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给武汉市蔡甸区吨丝苗米,一辆辆载满大米的货车从货场陆续驶往目的地,将为该去抗击肺炎疫情发挥作用。
袁隆平团队捐赠大米给武汉
在这一刻,深深地感受到袁隆平院士心中的那份大爱,国家有难,武汉有难,尽力捐赠物资。
一、颠簸流离的童年,受到温馨家庭的熏陶,形成自由散漫的性格
年9月7日,袁隆医院。
年到年,袁隆平跟随父母居住在天津、江西等地。
(袁母与孩子们)
在那个炮火时代的袁隆平,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样子,就算是天塌下来,都得先玩了再说。这也为他日后研究水稻漫长之路时常遭到打击,却依旧乐观去面对打下基础。
年,不满六岁的袁隆平被送到汉口 的小学读书,为袁隆平种下了一颗背道而驰的种子。
在武汉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把他们带到附近的一个企业家办的一个园艺场,正好那是6月上旬的时候,那个桃子红红的,挂在树上好漂亮,还有葡萄一串一串的,那时候的袁隆平一看就觉得哎呀,这个学农真好呀,从那个时候 次印象最深,感觉学农是最棒的事。
70年后,当袁隆平再次回忆起儿时的这次梦幻的经历,却觉得这是一次美好而清晰的人生目标。
袁隆平出生时正值最动荡的战争年代,为了躲避战火,他从小不得不跟着父母到处搬家,一家六口颠沛流离,从湖南跑到重庆,一个战区跑到另一个战区。
当时袁隆平一家搬到重庆期间,正赶上重庆大轰炸,袁隆平却嫌弃防空洞里不透气,竟然顶着防空警报怂恿弟弟一起去江里面游泳。
(袁隆平与其弟弟)
其实,袁隆平的母亲在他的生命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袁隆平的母亲名字叫做华静,她是一位新社会的知识女青年。
华静出生在扬州,自小家庭殷实,父亲将其送到了英国的教会学校读书,故此华静能够讲出一口流利的英文。
在她高中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一家小学任英语教师,而这家小学的校长正是袁兴烈先生,也就是后来袁隆平的父亲。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华静与袁兴烈坠入爱河并很快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五子,其中的二儿子正是袁隆平。
袁母心怀慈祥,正因为有这样的学识,能够让她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并适时地给予教育。
袁母曾给袁隆平说过一则哲理故事:
有一天,一只长得肥胖的狐狸出来觅食,忽然听见一群雏鸡在乱叫,它口水狂流,两眼发光,四处看哪有入口进去捕捉它们。
后来,终于被它发现围栏的一角有个小洞,无奈洞口太小,它身子过胖进不去。于是,这只狐狸便狠狠地绝食5天,终于身子变瘦了,它赶紧冲进去洞里把小鸡都给吃光。
等到出去时,却发现吃胖的身体又出不去了。于是,它不得不又把自己给饿瘦下来。结果,回到院墙外的狐狸,依旧是原来那只狐狸。
年幼的袁隆平还未完全觉悟,等到经历了种种是非后,他才恍然大悟,做人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
母亲讲过的这个故事,年幼的袁隆平一直都牢牢地记在心里,母亲从小给他的那些潜移默化的教育,也一直影响着他以后的发展。
曾经毕业于高小的母亲告诉他,上天给一个人的恩赐不会太多,一定要学会去好好珍惜,不能太过贪心,也不能贪多,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就要不辞辛劳的坚持下去,如此才能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落选空军及运动健将,两次被淘汰,重归初心投奔农学事业
年8月,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
大学时期的袁隆平是一个喜爱自由、无拘无束、随性而为的性格,让他两次差点就放弃了田园之梦。
(青年时期的袁隆平)
年为了支援 ,新中国政府组织学生报名参军,袁隆平凭着一腔爱国热情,报名参加了空军并被录取。
袁隆平本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军人,但 因为前方局势好转,所有的参军大学生都被退回。
同年,袁隆平又参加了西南区的西南运动会游泳选拔赛,此次比赛的前三名有望进入国家队,按理说,以袁隆平游泳水平进入国家队绰绰有余。但奈何,袁隆平因为贪恋成都的小吃,吃坏了肚子,游了第四名,被刷掉了。
袁隆平与同学的合影
这经历了空军和运动员的选拔均无结果后,袁隆平这才打定心思去从事田园事业,走上农业之路。(资料来源于《档案》纪录片)
年,袁隆平在湖南开始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杂交水稻从年开始在我国大面积推广,我国水稻平均亩产节节攀升,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先后突破公斤,公斤、公斤、公斤的纪录。
(认真查阅资料的袁隆平)
年,耐盐碱杂交稻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有望让上亿亩盐碱地变成良田。
袁隆平说过他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表示,在研究海水稻时感觉到压力大,担子也大,希望三年之内能出成果。
(与团队专心研究)
袁隆平表示,水稻时世界上也好是我们国家的也好,它就是 大粮食作物。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
而袁隆平对于培养研究生有自己一套教学方式,他说过:
“我培养研究生, 个要求就是你要下田。他每天都乐此不疲地下田,田里就是他的第二个家,水稻就是他的‘孩子’,看看有没有茁壮成长?每天嘴里都念叨着,下田去,下田去。困难总会有的,一百多次实验有一两次成功那也是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
年9月29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白泥地科研基地开镰收获对分小面积试种的耐盐碱海水稻材料进行产量测定,亩产突破公斤。
年,在云南省个旧市,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3公斤,刷新了水稻大面积种植产量世界纪录。
年,央视独播的《主持人大赛》中,有一场是邹韵讲述袁隆平背后的故事:
当时从“魔稻”到“擦拉贝”( 的东西),这种转变源于杂交水稻十几年出色稳定的产量,让袁隆平院士及他的团队相信这种水稻可以帮助到马达加斯加共和国近两百万的饥荒人群吃上饭保住命。
而这种转变来自于年的一场水灾,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的农业专家划着船去看稻田,发现当地的秧苗都倒了,只有我们中国的杂交水稻屹立不倒,勃勃生机。
在十几年的时光里,中国的杂交水稻遍布非洲的十六个国家。
最让人觉得惊喜的是,杂交水稻还登上了马达加斯加国家面额 纸钞,也被列入国家的发展国策。
(袁隆平与外国友人研究水稻)
邹韵采访袁隆平,问他:“为什么要在非洲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本来已经略有疲惫的袁隆平立刻精神抖擞,眼神坚定地回答:“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愿望之一。”
(邹韵采访袁隆平)
这是一种爱,更是一种大爱无疆。
同年,袁隆平带领的科研团队有望创造亩产1公斤的水稻高产纪录,袁隆平 的成果是第三代杂交稻双季晚稻有效穗测试结果:每亩平均达到150穗,每穗平均达粒,每亩平均达到六千万粒。
袁隆平及其团队获得新京报大国匠心致敬礼团队奖项。
袁隆平的荣誉奖项
真正来说,袁隆平获奖不可胜数。
三、相恋三年失败,偶遇良人却一见钟情私定终生
年,当年找到袁隆平家里斜对门的一个化学老师讲恋爱,一个礼拜给女老师写两次信,谈了三年多的恋爱,感情基础很好。
年,两个年轻人准备结婚, 以失恋告终。
袁隆平在《为时代而歌》里说到:
那个时候本以为两人情投意合的,但后来她嫁给了别人,主要是我的性格比较自由散漫的,家庭出身一般。分开以后,受到一定的打击,甚至默默地等了她三年半,我是痴心的人。后来直到她生了小孩后,我就放弃这个念头,只祝愿大家安好。
袁隆平一直潜心研究水稻。
转眼间,身边的老师都相继结婚、成家,有的早已结婚生子,唯独他依旧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生活,爱搞科研的他一心闭关学习,压根没想过成家立室的问题。
当时他作为中专学校的老师,留着平头,穿着粗布衣,讲课讲到激动之处干脆抬手就用衣袖擦起黑板来,直惹学生们捂着嘴巴偷笑。
(袁隆平与邓则)
年春节前后,农校的几位热心教师,特意给他安排一场约会,地点选在了袁隆平的宿舍。
一想到被安排对象,给袁隆平来了个措手不及,毕竟潜心研究农学的他一直都不怎么收拾宿舍,怎么舒服怎么来的。
然而这邋遢的宿舍,并没有让女学生邓则感到尴尬,当她看到这个乱哄哄的场面反倒让她产生怜悯之心,觉得老师身边需要有个人来照顾,对袁隆平却是一见钟情,被他的才华和认真的态度深深吸引。
(袁隆平与邓则在庭院拉小提琴)
一来二去的,趁着县篮球比赛的举行,袁隆平把邓则从篮球场上拉了下来,骑着自行车载着邓则跑去县民政局领了结婚证。
这从介绍到领证结婚,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袁隆平与夫人)
就像钱钟书先生对杨绛先生所说:“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隆平与邓则结婚后,袁隆平想给她改名字,把邓则改为邓哲,原因是袁隆平觉得这个“则”字在四川话里面听起来像“贼”类似的读音,是为了显示对妻子的尊重。
这个改名事件也成了两人之间的佳话。
婚后两人育有三个儿子,分别起名为安定、定江、定阳,起因是当时袁隆平曾在湖南怀化下辖洪江市研究杂交水稻,在这里生活了37年,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深厚。
(袁隆平与邓则在做研究)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离不开一位成功的老婆,由于袁隆平得花时间去做研究项目,所以教育孩子的担子就落在了邓则的肩上,家中的大小事都落在邓则的身上。
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让袁隆平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致志地搞科研,找到“雄性不育株”为培育杂交水稻提供稳固的基础。
写在 :
在搜集袁老的故事时,会发现袁老这一生虽说童年时颠沛流离,但奈何他却怀着一颗自由散漫的心,对待任何事情都积极乐观,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当你活得越可爱,生活就对你越可爱。
袁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对于袁老的形象原本以为是“一双套靴田里走,粗衣励食庄稼汉”,却没想到袁老内心里住着一个充满童真与乐趣的少年。
(田里忙于工作的袁老)
看到一个采访视频,袁老特调皮地说:“我现在博士生都关门了,不带了,辛苦得很咧。要指导他搞试验,要修改他的论文,哎哟,这麻烦得很, 好多脑细胞的。”
当主持人问他,您下面带的都是精英,那好不好管呀?
袁老一听,双手捂着脸,搓搓脑袋,一筹莫展,真的是一副假装“头大”的样子。
(袁老假装头大)
袁老还表示自己身强力壮的,爱运动,每晚八点半准时开赛打排球,规定谁输了就要做俯卧撑的,袁老的发球、接球、吊球都非常到位,绝不掉队伍链子。
(热衷打排球的袁老)
年9月29日,袁隆平被颁授共和国勋章。
(出席会议的袁老)
汪涵代表《天天向上》跟随袁隆平去到了即将创造新成绩的稻田。
一个是在重庆成长过的袁老,一个是娶了重庆姑娘的女婿,两个人带着一份亲切感嘘寒问暖起来。
即便是阅人无数的汪涵,在见到厚德无量的袁隆平,心生激动之情,表示:笑得牙齿都露出来了。
一句话惹得袁隆平眉开眼笑的。
袁隆平一听汪涵那“地道”的重庆话,忍不住“调侃”起来:“你这是哪里学的重庆话?说得真不错呀。”
(汪涵采访袁老)
每当要接受采访时,袁隆平就把这讲故事比喻成“摆龙门阵”
汪涵问袁老:这由重庆来到长沙后,还惦记着吃火锅吗?
袁隆平笑了笑,摇摇头:“火锅不行咯,现在爱吃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
汪涵又问:70年里您自己种田辛不辛苦?
袁隆平说:我们自己种田辛苦,但我们是乐在苦中,因为它是前途光明,所以说我们感到很快乐。如果前途是暗淡的话,那就作不了乐。
袁隆平点赞认可,连说:对头,我们都要天天向上,daydayup。
不得不说,袁老真的是带着一颗童心,乐观地投身于农业当中,苦中作乐。
年1月3日在湖南农业大学年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远在海南基地的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向大家表达了感谢与祝福:
年,新年已经来到。
我衷心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谢谢。
我祝愿你们,把握机遇,用知识、汗水、灵感为兴农、强农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简单的话语却包含着袁老对全国人民、对新生代的我们寄予厚望,新的一年开始,挑战与机遇也将一起,愿我们都能够像袁老那样保持好心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袁老就像一个充满光芒的人,他的功德并不是靠三言两语就能一概而知的。
这上面的故事不过是他人生光辉事迹中的冰山一角。
90岁的袁老就是那份珍贵的宝藏,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守护,也值得我们把他敬业的精神发扬光大。
,奉上一句袁老的真理: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
袁老,感谢您所有的付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