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bang导读:在重庆这座“火锅之城”,“晓宇火锅”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在这四字招牌的背后,却是少为人知的一段“打假”和“正名”之路。
“晓宇火锅”这四个字的由来,还要从20多年前张平和熊孝禹夫妻两人的路边摊说起。
年,家住枇杷山正街的张平和妻子开始在楼下摆起了火锅桌,前来光顾的大多是周围的居民。张平自己熬制的火锅底料,深得顾客的青睐,而妻子熊孝禹的热情和亲和,让前来吃火锅的老顾客们都称她为“晓宇姐”。
“其实我的姓名里是‘孝禹’这两个字,不过从小老师和同学,到长大后的邻里朋友,都喜欢喊我‘晓宇’。久而久之,大家也都喊习惯了,我也懒得去在乎‘孝禹’还是‘晓宇’。”熊孝禹说,随着她和丈夫的火锅路边摊越来越红火,“晓宇火锅”这个名字也渐渐传开。
年,夫妻两人看中了马路对面底楼的一排小门面,也就是如今的“晓宇火锅”总店地址。随着他们的第一家火锅店开张,店也需要一个名字,因此“晓宇火锅”的招牌也正式打了出来。年,“晓宇火锅”获评“重庆火锅五十强”。
但年就创业的张平将商标注册这件事拖到了年,申请注册了第号“渝味晓宇”(分开)商标。而贵州某公司早在年11月23日就申请了第号“晓宇实业”的商标并获得注册。由于商标近似,张平的商标申请被驳回。
无奈之下,年,张平退而求其次申请“渝味晓宇”(组合)商标,以解决实际使用问题。在获得注册后,“晓宇火锅”正式更名为“渝味晓宇”火锅。但由于和消费者认可的“晓宇火锅”品牌存在差异,“渝味晓宇”总被误认为是仿冒品牌,对其品牌的宣传推广和发展加盟造成了重大障碍。
年5月,晓宇火锅登上《舌尖上的中国》。重庆火锅本就深受全国吃货喜爱,这一期节目的播放无疑受到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