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是每一个火锅品类的最大竞争对手。
年,创立24年的海底捞才在重庆开出第一家店,本就面临激烈竞争的重庆六类火锅品牌们,心情开始复杂。
他们真正意识到,要么继续沉寂,要么奋起一搏,已到了非醒不可、非战不可的时刻。
然而,在海底捞强大的运营和服务特色面前,重庆火锅争什么?又该如何迎战?
争的是主流价值势能
笔者在《3万多家店、亿市场,重庆火锅界为何没老大?》一文中提过,海底捞进军重庆市场,更大的意义上是一场正名之战。
海底捞进军重庆,并不单单缺重庆一个城市的份额。而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重庆不火锅。如果拿不下重庆,海底捞就是在全球开到1万家店,成为绝对的市场霸主,但也很难算是火锅的主流。
为什么呢?这有点像时下火热无比的酱香白酒,论正宗必说茅台。论火锅,必说重庆,赢得重庆人的心智认同,才是海底捞来重庆的真正目标。
如今3年过去,海底捞在重庆的门店也不过22家。这个体量只比重庆本地直营门店数最多的重庆火锅品牌——周师兄多了6家。
攻城难,攻心更难。事实上,老重庆人吃火锅,大都不会优先选择海底捞,这并无抵触之意。一方面,是在挑剔海底捞未能融入重庆人的灵魂深度,难以让人感受到烟火气息。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重庆作为火锅之都,有其自身的执着、信仰。
在重庆,几乎每个火锅店津津乐道的传承故事,重庆人吃火锅喜欢涮:毛肚、腰片、鸭肠等,越是散碎重庆人越是喜欢,吃起来也更酣畅淋漓,这是重庆人引以为豪的火锅文化,也是重庆火锅品类与海底捞竞争的最大优势。
照目前火锅赛道的布局来看,海底捞是所有品牌面前的一座大山,单一品牌都无法与海底捞抗衡。重庆火锅要破圈,想要名正言顺成为市场主流品牌,首先守好自身"正宗"的基因优势,走出自己特色的同时,还要学会抱团,构建重庆火锅的主流价值势能。
出圈要靠内外兼修
但传承归传承,烟火归烟火,在新的消费浪潮下,在餐饮竞争维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重庆火锅如何能与运营和服务能力强大的海底捞抗衡呢?
重庆火锅想竞争,有正宗优势,但要在继续发挥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管理、格局、体量上的硬实力,走向全国进行竞争。在这方面,以周师兄、卤校长、珮姐、楠火锅等为代表的一股重庆火锅品牌新势力,近几年的表现颇具参考意义。
这些火锅新势力,在产品上的坚持,在向外布局时,表现得异常明显。基于外地人"想要正宗的重庆火锅,原汁原味的火锅"的心声,珮姐老火锅、周师兄重庆火锅等品牌,都有"不变味"的固执,不降辣度,多款取材于重庆的招牌菜,选择空运冷链到店。
管理方面,坚持走"全直营模式"、全国开店18家直营店的周师兄重庆火锅,做了大胆创新。它在重庆火锅行业,首推消费投诉有奖制度,让消费者来给门店"纠错",以市场来倒逼门店服务水平的最大化提升。据官方表示,截至目前,周师兄重庆火锅共计奖励顾客近7万元。创新之举的背后,折射出一个重庆火锅品牌在管理上的严谨度。
至于品牌格局和体量,以上几个品牌,都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扩张全国,甚至是全球的野心。
珮姐的未来愿景是打造重庆老火锅的标杆,成为中国老火锅的第一品牌,周师兄的企业愿景是"要让更多国家的人吃上好火锅",他们也都将以上海、深圳为原点,逐步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扩散。利用营销方式,打开品牌知名度的楠火锅,首先布局成都市场,也跨出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
如此看来,重庆火锅与海底捞争什么?重庆火锅的各大品牌,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至于谁能代表重庆火锅与海底捞抗衡,这已然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抢答题。海底捞自己不做加盟,自然也不会把加盟品牌放在眼中,更不会仅仅把重庆的外地品牌放在眼里,甚至不会把所有的重庆品牌放在眼里,重庆火锅要想成为海底捞重视的对手,无论是重庆火锅老派品牌,还是以上提到的重庆火锅新势力,都需要再努力一点。
正如前文所说,重庆火锅要和海底捞竞争,单一品牌难有胜算。需要一家重庆火锅品牌扛起重庆火锅的大旗,带领更多的品牌,在全国构建重庆火锅的主流影响力。
而竞争没有胜负,只有谁走的更长久,谁能在竞争中壮大自己,谁能推动重庆火锅这个品类的发展。周师兄代表重庆火锅,刘一手代表着重庆火锅,德庄代表重庆火锅,小天鹅也代表重庆火锅,至于他们如何去走,它们首先要坚定自己使命,不断探索,摸索出一条重庆火锅的崛起之路。
重庆人拭目以待……